劳动法中规定中休假有何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带薪年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中国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没有规定带薪年休假的休假时间及具体操作办法,而是指定由国务院制定相应的具体办法。2007年12月7日中国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已经通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此,职工带薪年休假就有了法律保障。带薪休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仅仅是草案征求意见稿,但多数被采访者除了盼望带薪年休假尽快出台外,最关心的就是休假期间带薪休假的待遇了。一位网友说,自己工作的岗位基本工资很低,1个月的收入全靠奖金、销售收入来维持,如果按基本工资计算休假期间的薪金,他只有放弃年休假。按照征求意见稿条款的规定,带薪年休假的“薪”应该解释为与上班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也就是说,员工上班拿多少钱,享受哪些福利待遇,带薪年休假时也就应该享受那些工资福利待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法休息休假规定如下: 1、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3、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关于产假的规定有,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最长可享受158天。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
中国劳动合同法年休假怎么规定
年休假的规定: 1、职工的工作时间累计一到十年的,年休假为5天; 2、累计工作时间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3、累计工作时间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
2020.10.10 226 -
劳动法休息休假规定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不得违反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应当给予劳动者报酬。
2020.01.27 432 -
劳动法休息休假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首先,在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都不得违反规定,无故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如果符合特殊的规定或者出现例外的情况,用人单位延
2022.06.17 856
-
劳动法中病假有何规定
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除劳动法第二十五
2022-05-05 15,340 -
劳动法中也规定有休薪假吗
《劳动法》没有无薪休假的规定。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劳动者依法享受年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第十二条单位因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在工资支付
2021-11-18 15,340 -
劳动法中的病假有何规定
确定病假工资的基数: (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
2022-06-18 15,340 -
劳动法中有关年休假的规定吗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五条单位根据
2022-04-21 15,340
-
01:24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1,584 2021.04.25 -
00:54
2022年假规定怎么休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当年度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
1,576 2022.05.27 -
01:09
劳动法扣工资规定劳动法扣工资规定,具体如下:1、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相应的经济赔偿。但是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2、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
10,13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