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资助金被贪污向谁举报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专利资助金被贪污,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检察机关举报,牵涉刑事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属于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还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专利资助金是指省市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预算中安排相关资金,对资助申请人申请专利或开展专利相关工作所给予的资助。不同区域根据其具体情况,专利资助政策不一。为鼓励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保护创新成果,提升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目前各地都制订了知识产权奖励政策,在政策兑现过程中,由于涉及企业多、时间跨度长、申报材料核查工作量大,完全靠手工效率较低,不利于数据统计、核查、分析和资料保管等问题,佰腾科技开发了区域专利资助管理系统,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开放申报、及时统计、有效核查、数据资料完整保存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政策透明度。专利资助金作为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预算中安排的相关资金,属于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挪用,更加不得贪污,贪污数额较大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贪污的人在什么情况下向大队举报
可以报警处理。捏造、诽谤侮辱人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普通的辱骂不构成违法行为,如果达到了侮辱和诽谤的程度,会违反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2020.09.08 90
-
贪污贿赂向谁举报
对于贪污行为,可以直接向检察院举报,也可以向当地纪委举报。相关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2022-03-11 15,340 -
如何向村官举报贪污
从法律角度,教你如何举报腐败村官: 1、搜集证据 法律讲究证据。腐败村官会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住豪宅开豪车,吃喝嫖赌,倒卖土地的协议或者合同等,能搜集到得证据尽量多搜集,拍成图片备用。 2、联合村民
2022-02-07 15,340 -
举报贪污贿赂
首先,对于贪污受贿的举报,你可以向当地的检察院反贪部门或者向当地的纪委监察部门举报,另外还可以逐级上访反映情况。其次,我想说的是,社会的黑暗面一直都存在,你不能因为赶不尽杀不绝,就逆来顺受。很多时候,
2022-03-09 15,340 -
举报公司贪污怎么举报
提供相关证据。属于检察院管辖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
2022-01-26 15,340
-
01:08
贪污判多少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贪污罪是指国家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量刑有: 1、贪污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为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5,037 2022.04.15 -
01:06
贪污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关于贪污罪的处罚的规定,贪污罪的量刑标准为: 1、涉嫌贪污金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有期徒刑,并作罚金处罚。 2、涉及贪污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
3,087 2022.04.15 -
00:59
贪污判刑多久
贪污应被判刑多久,与贪污钱款的大小有关,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当贪污数额较
1,52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