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离婚孩子的抚养权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登记应当双方亲自到场。夫妻双方感情完全破裂的情况可以协议离婚,协商一致的可到双方任何一方户籍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律师可以协助制作离婚协议);协议不成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对方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离婚,经常居住地证明一般为一年以上有效期内的居住证,也可以在居委会开具居住证明。有子女需要解决抚养问题的,两岁以内的孩子一般会判给女方,十岁以上的孩子会考虑孩子自己的意愿,除此以外,法官会综合考虑双方的经济能力,居住环境,教育背景,身体状况等等认定谁更适合抚养小孩。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支付抚养费,一般为月收入的20%—30%;有财产争议的,婚后取得的财产一般平均分配。一方有家暴、虐待、重婚、遗弃、酗酒、赌博等恶习造成对方损害的的属于过错方,对方可以要求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离婚要孩子的抚养权按如下规则分配:若子女不满两周岁的,一般判给女方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会尊重其真实意愿,然后判决。
如果离婚要分孩子的抚养权,子女不满两周岁的,一般判给女方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会尊重其真实意愿,然后判决。
-
如果离婚要孩子的抚养权吗
父母对孩子有抚养的义务,离婚时双方都可以争取抚养权。离婚时孩子不足两周岁以母亲抚养为原则;两周岁以上的,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十周岁以上的孩子,法院会参考孩子的意见。
2021.02.17 75 -
离婚不要孩子的孩子抚养权如何处理
离婚不要孩子的,如果对方想要孩子的,则孩子可以由对方抚养,抚养费由不要孩子的一方支付;如果对方也不要孩子的,则法院就会根据双方的抚养条件判决孩子由哪一方抚养,然后没有获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就行需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 如果如果夫妻双方都有重特大
2021.04.10 201 -
如果离婚要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分
如果离婚要孩子的抚养权这么分:不满2周岁的孩子,一般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2周岁的孩子夫妻可以协议约定抚养权,约定不成,由法院判决;8周岁以上的孩子,应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2021.01.10 109
-
如果要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处理呢
1、委托人在离婚时一定要加强离婚与离婚协议的风险防范,在离婚时,一定要聘请专业的律师帮助自己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得冲动和盲目,更不能不顾子女以后成长而放弃要求对方承担抚养费用。无论当事人通过协议离婚
2021-09-23 15,340 -
如果离婚小孩怎么处理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后如何判断孩子的监护权,人民法院主要从1、2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和母亲一起生活。2、对于2岁以上未成年的孩子,父母双方都要求生活,一方面有以下情况之一,优先考虑(1)因不育手术或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2021-10-22 15,340 -
离婚后如果要孩子,怎么处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1、离婚,法律倾斜保护女方和子女利益、保护无过错方,合理解决纠纷子女的抚养问题:(1)离婚后,对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
2022-04-24 15,340 -
如果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应该怎么处理?
可以协议或诉讼离婚。双方就离婚、孩子抚养、财产与债务处理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到夫或妻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登记离婚。无法协议离婚的,可以家庭暴力为由起诉离婚并索赔。离婚时共有财产、债务一般平分,个人财产
2021-06-01 15,340
-
01:12
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如何处理
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判决如下: 1、离婚时,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除非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可以由父亲抚养; 2、已满两周岁的
449 2022.06.06 -
01:00
离婚孩子抚养权争议怎么处理
离婚孩子抚养权有争议的处理如下: 1、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有争议的,夫妻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解决; 2、再者就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抚养权争议; 3、法院在审理抚养权争议案件时会考虑以下分配原则: (1)子女两周岁以下,由母方直接抚养的原则;
500 2022.09.24 -
00:23
没离婚孩子不抚养如何处理
没离婚男方不抚养孩子的,可以起诉对方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的。我国法律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子女的抚养费用需要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综合
99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