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汽车相撞后两车相撞受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两车相撞车内人员受伤索赔方法:1、报交警划分事故责任。 2、先由甲车在交强险分项赔偿责任额度内全额赔偿乙车损失。甲车在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额度为:死亡伤残11万元、医疗费用1万元、财产损失2000元;如甲车在事故中无责任,赔偿额度为:死亡伤残1.1万、医疗费1000元、财产100元。 3、乙车车上人员受伤在交强险赔偿完毕后如仍有不足部分,再根据责任划分由甲乙双方分担,甲车责任由三者险承担,甲方未购买三者险或者三者险不足以赔偿的,甲方自行承担; 4、根据责任划分,在甲方交强险与甲方赔偿责任之外的损失,由乙方车上人员险承担赔偿责任,未购买车上人员险或者车上人员险保额不足以赔偿的,由乙方驾驶人承担,即如果乙方受伤人员是驾驶人的,自行承担;如果乙方受伤人员不是驾驶人的,驾驶人对乘客有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两车相撞致第三人受伤的索赔方是:第三人既可以请求两名司机共同赔偿他的损失,也可以请求两名司机中的一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一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有权向另一名司机追偿。但如果能够明确责任大小的,则根据责任大小赔偿。
1、受伤的一方可以将对方起诉到法院; 2、根据交警做出的责任认定、法医做出的伤残鉴定结论进行索赔; 3、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残疾辅助器具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4、赔偿比例依据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5、各地的赔偿标准都不一样,建议委托律师代理并计算相关的赔偿金额。
-
两辆电动车相撞一方受伤
两辆电动车相撞的,由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双方对事故发生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双方责任,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根据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责任的划分,双方协商处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或对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共同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
2020.11.05 320 -
两个电瓶车相撞相撞方向
2个电瓶车相撞的责任划分,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如果双方都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双方都需要负责任,交警划分责任,双方依据责任比例进行赔偿。
2020.01.22 295
-
电动车与汽车相撞,电动车后车与汽车相撞前方人受伤
警察认定责任,交强险赔偿后,不足部分,按责任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
2022-04-10 15,340 -
摩托车与汽车相撞受伤
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报警,由交警部门及时处理根据现场情况做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划分,该交通事故认定书也是你们双方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也只有交警部门认定的责任是权威
2022-04-05 15,340 -
电动车与汽车相撞汽车后面车员受伤
警察认定责任,交强险赔偿后,不足部分,按责任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
2022-04-10 15,340 -
电动车和汽车相撞, 汽车受伤
责任的划分上是由交通队来处理的,建议您让交通队出示事故认定书,然后按照事故认定书的责任划分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赔偿金额。一般受害者可以主张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生活补助费,
2022-02-02 15,340
-
01:08
两车相撞后的处理流程
两车相撞后,应该怎么办呢? 1、马上停下车辆,并且报警。打开警示灯后,在车后150米放警示标志。 2、保护好车祸现场。等待交警来现场进行勘察,因为完整的现场,会比较容易判断车祸是由哪方造成的。 3、事故的理赔。如果导致人员受伤,死亡的,要留
4,381 2022.05.11 -
01:00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责任怎么划分?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责任划分,按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来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
4,111 2022.04.17 -
00:51
电动三轮车与轿车相撞的责任怎么划分
电动三轮车与轿车相撞的责任划分的方式如下: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
14,27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