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买房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时房屋有分割权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婚前买房,共同还贷型:这种情况,除夫妻双方另有约定外,均视为共同财产。共同还贷部分,不论是由一方用个人工资还贷,还是用双方工资还贷,均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除非还贷一方能够证明其还贷资金来源于个人婚前财产。 2、一分不出型:夫妻一方婚前付了全部房款,并取得了房产证,那么该房屋是婚前财产。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连毛毛都分不到。 3、婚后共同买房还贷型:不论房产证上是谁的名字,均为共同财产。如果要进行房屋产权分割,需要由取得房子的一方付给未得房一方房屋价值的一半。如果贷款没还清,还需要得房方单独偿还剩余的本金及利息。 4、闪婚闪离型:指夫妻一方婚前付了部分房款,婚后共同还贷,或一方用个人财产还贷但房屋有收入,离婚时,尚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屋。双方首先协商,协商不成,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待取得房屋房产证后,再由任何一方另行向法院起诉。 5、父母出资买房型:父母在双方结婚前的出资,视为对自己子女的赠与,另有约定除外;父母在双方结婚后的出资,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另有约定除外。 6、房产证上多人型:房产证上有子女或父母的名字,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房屋部分的财产分割不予审理,由当事人另案起诉;或者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将案件中止审理,告诉当事人另行提起析产之诉,后根据析产的判决结果,对夫妻共有部分的房屋进行分割。 7、婚前共同卖方,登记一方名字型:如果有名字一方不承认另一方购房时出过资,未登记名字一方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出资的情况下,法院也无法判决一方给予适当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欠条收回就没事了。欠条是证明因为一切经济关系而产生欠款这一事实的法律凭证,范围远远大于借条,借条仅是证明借款关系的凭证。收条是收到对方财物的凭证,不能证明债权债务关系,但可以证明债务的清偿,可以对抗欠条和借条。写欠条有利于明确两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为了避免以后发生争执,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留下证据。
-
在酒吧喝酒死了酒吧有责任吗
若酒吧经营者如在提供餐饮过程中未有过错,且在死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积极施救,那么死者亲属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没有依据。死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身的喝酒能力及身体状况应有自我评估,自身存在重大过错,对自己的死亡结果承担主要责任。若酒吧未
2021.04.01 867 -
抓嫖交罚款就没事了吧
嫖娼被抓,不能只交罚款,还需要看具体的案情来确定处罚,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一般情况下,仅有嫖娼行为,无其他情形的,属于违法行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一般拘留和罚款可以并罚; 第二种,特殊情况下,嫖娼的同时还存在其他犯罪情
2020.03.05 79
-
没有在那就不能起诉了吧
如果是94年2月1日以前的事实婚姻,没有登记结婚的,可以按照解除事实婚姻关系处理。如果是94年以后的,按照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2022-10-29 15,340 -
缓刑完了就没事了吧?
缓刑结束后就没事了。缓刑结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决刑罚不再执行,并应该由执行机关予以公告。所以应当注意让社区矫正机构出具相关公告,便于以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维护合法权益
2022-06-10 15,340 -
样就具备法律效力了吧,和原房主就没关系了吧。
就你说的情况建议办理过户手续,否则房屋还是对方的,你家只是有一个债权罢了
2022-10-25 15,340 -
交了之后就可以签了吧?
一、首先看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五证”即房地产开发证、国有土地使用证、该工程开发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二、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许多开发商在签订正式的预售合同前会要求购房者
2022-10-06 15,340
-
01:12
没有备案异地就医就不能报销了吗?
没有备案异地就医能报销。一般外地就医没有提前备案,还是可以报销。但外地就医未备案需自行垫付全部的医疗费用,再携带相关材料到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申请报销,并且报销比例可能会有所下降。各地医保政策不一样,具体能不能报销以及报销的比例,要看参保地
22,555 2022.05.11 -
01:37
抢走孩子就有抚养权了吗
并不是抢走孩子就能拥有孩子的抚养权。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原则是孩子跟着哪一方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夫妻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应该避免因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尽量要和平的与对方谈判,双方遵循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如果一方恶意的抢夺
975 2022.04.17 -
00:53
逮捕了就只能判刑了吗
逮捕,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被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定罪判刑。定罪判刑须由法院依法作出。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只是因为犯罪嫌疑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险性,不采取强制措施,可能会导致侦查或者诉讼
1,42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