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关于利润分配的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公司法的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公司是否分红应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并经股东会决议后才能分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当中关于利润分配的规定是一直都在完善的,公司股东对公司的利润分配请求权也是有相关法律和公司章程来规定的。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新公司法的利润分配规定如下:财务损失,支付各项税款的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上一年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关于利润的分配公司法的规定是什么呢
公司法关于利润如何分配的规定为: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配利润,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 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
2020.07.02 191 -
分公司利润分配规定
分配利润的主体是公司。分公司不是法人,分公司不存在股东,不能向股东分配利润。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人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2020.02.11 1,187 -
未分配利润的规定有哪些
未分配利润的规定如下: 1、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百分之五十的,可以不再提取; 2、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亏损的,应当在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前,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3
2022.05.11 4,105
-
公司法关于利润分配的规定是什么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022-02-07 15,340 -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有哪些规定
常用的利润分配政策有: 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税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应当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利润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但不得超过税法规定的弥补期限。 2.缴纳所得税。即公司应依我国《企业所得税法》
2022-03-20 15,340 -
公司法对公司利润分配有何规定
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C作为公司的股东,有权分配公司的利润,公司应当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之间的约定进行利润分配; 2、
2022-02-02 15,340 -
公司法关于利润分配的顺序是什么
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
2022-01-25 15,340
-
01:20
民法典关于房产继承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并未直接指出房产继承这一种继承方式。民法典主要规定了法定继承以及遗嘱继承这两种继承方式。但是关于房产继承,当事人当事人可以依据以下主要的法律条文来作出判断:首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22条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个人
3,266 2022.04.15 -
01:06
公司股东权利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法律规定,股东权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益权,另一类是共益权。 自益权,即股东用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权利。包括请求分红的权利、请求分配剩下的财产的权利。 共益权,就是股东参与公司经营活动和管理事务的权利。但其实,共益权对公司和别的
1,416 2022.04.17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84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