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银行卡欺诈主要表现为什么

银行卡欺诈主要表现为什么

2022-10-13 20:5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浙江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13回复

银行卡(包括借记卡、信用卡等)欺诈主要有如下形式: 骗取持卡人密码和账号。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造成持卡人、发卡人的资金损失。主要手段有: ·开设假银行网站或假购物网站 ·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诈骗 ·利用短信群发器向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发送虚假信息 ·直接在ATM机上安装微型摄像装置,或利用高倍望远镜在距ATM机不远处窥视 ·通过虚假电话银行,诱使客户输入个人信息,窃取客户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破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债务人恶意。 二、债权人恶意。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破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达到破产的条件,但是通过虚假的证明,证明已经达到破产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会对于申请破产的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审查。

律师普法更多>>
  • 破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破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破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一)债务人恶意。在我国债务人恶意申请破产的情况相对更为常见。 (二)债权人恶意。相对而言,债权人恶意申请企业法人破产的情况不是那么普遍。

    2020.03.11 106
  • 破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破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破产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一)债务人恶意。在我国债务人恶意申请破产的情况相对更为常见。 (二)债权人恶意。相对而言,债权人恶意申请企业法人破产的情况不是那么普遍。

    2020.11.01 97
  • 欺诈主要是指什么行为
    欺诈主要是指什么行为

    欺诈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公私财产的行为。诈骗罪只要构成数额较大的标准,诈骗金额在3000元以上,就可以立案侦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2.04.16 1,623
专业问答更多>>
  • 银行卡欺诈主要表现为哪些

    银行卡(包括借记卡、信用卡等)欺诈主要有如下形式: 骗取持卡人密码和账号。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造成持卡人、发卡人的资金损失。主要手段有: ·开设假

    2022-04-21 15,340
  • 简述银行卡欺诈主要表现有哪些

    银行卡(包括借记卡、信用卡等)欺诈主要有如下形式: 骗取持卡人密码和账号。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造成持卡人、发卡人的资金损失。主要手段有: ·开设假

    2022-04-25 15,340
  • 银行卡诈骗主要表现为哪些

    银行卡(包括借记卡、信用卡等)欺诈主要有如下形式: 骗取持卡人密码和账号。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造成持卡人、发卡人的资金损失。主要手段有: ·开设假

    2022-04-20 15,340
  • 商业欺诈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商业欺诈在促销中的商业欺诈更是具有较大的迷惑性。然而从商业欺诈的概念、构成要件和特点来看,中国商业促销中存在的商业欺诈行为形式各样。具体表现形式有: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

    2022-03-2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银行卡套现属于什么罪 01:22
    银行卡套现属于什么罪

    银行卡套现属于非法经营罪。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通过ATM或银行柜台等正规渠道提取现金,而是通过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以虚假消费的名义,采用套现的方式恶意透支,取得现金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以涉案金额大小认定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银行卡套现的判刑

    4,779 2022.10.12
  • 为诈骗提供银行卡怎么判 00:57
    为诈骗提供银行卡怎么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明知他人可能利用其银行卡用于诈骗犯罪活动,仍然提供银行卡给他人,为他人犯罪提供资金支付结算帮助的,这种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量刑标准为:犯罪情节严重的,要对提供银行卡的行

    1,734 2022.04.17
  •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01:27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970 2022.04.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