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有哪些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用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双方一旦建立了劳动关系,就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也不例外。劳动合同必须是合法的,否则从签订之日起无效,必须重签。按规定,签合同以后,用人单位就应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 对于不签合同的单位或个人,劳动部门有权责令其补签或施以处罚。对于不签合同的一方,另一方有权要求其赔偿损失。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可自行和解,也可向单位的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不签合同,造成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劳动者可依法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劳动者应充分重视合同的作用。在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更要勇于向法律寻求帮助和保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签订;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故意未签订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后果有:1.双倍支付工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2.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关系成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4.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为由辞退职工。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如果用工超过一个月,劳动者可以要求就超过一个月的所有时间部分给付双倍工资赔偿,同时单位还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警告与处罚,以及仲裁、诉讼。
2020.11.06 156 -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有什么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
2020.10.08 264 -
-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
按照《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承担以下三种责任:第一,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
2022-03-31 15,340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后果是怎样的
未签劳动合同自劳动产生之日,一月内未签合同的第二月应当支付双倍工资,一年后不签订的,视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022-04-02 15,340 -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会怎样的后果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承担的后果: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
2022-05-03 15,340 -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应当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
2022-02-13 15,340
-
00:52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怎么办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如果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要求其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需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不
2,623 2022.04.17 -
01:01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遇到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形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用人单位仍旧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则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
7,882 2022.04.17 -
00:58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处理办法如下: 1、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个月,但不足一年,并且拒绝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年,但是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视为用人单位已经同劳动者
8,59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