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故意拖延未参加工伤保险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针对“工伤赔偿单位故意拖延不给”这类的用人单位不赔偿工伤的问题,可以要求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第2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即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所发生的工伤,用人单位是直接的赔偿责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用人单位拒绝赔偿或无法赔偿的情况下,劳动者便索赔无门。因为《社会保险法》第41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根据《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第6条第2款之规定,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费用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有关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即当劳动者发生工伤遇到“无人管”时,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再去申请劳动仲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参加工伤保险,如果被认定为工伤,劳动者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是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受工伤所需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理赔,我们可以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进行投诉,或者拨打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12378进行投诉。投诉之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向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提出警告。
-
劳务公司怎么参加工伤保险
应在用人单位批准成立后就应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初次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需准备该单位的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原件、复印件,单位法人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该单位所有员工的劳务合同,身份证复印件。资料
2020.11.14 131 -
未参加工伤保险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未买工伤保险,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以下工伤保险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其他。
2020.02.16 132 -
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发生工伤怎么办
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发生工伤,由该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若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2020.04.14 100
-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退保怎么办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理赔,我们可以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进行投诉,或者拨打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12378进行投诉。投诉之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向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提出警告。
2022-06-08 15,340 -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理赔怎么办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理赔,我们可以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进行投诉,或者拨打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12378进行投诉。投诉之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向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提出警告。
2022-06-07 15,340 -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赔偿怎么办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理赔,我们可以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进行投诉,或者拨打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12378进行投诉。投诉之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向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提出警告。
2022-06-10 15,340 -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理赔怎么办?
保险公司故意拖延理赔,我们可以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进行投诉,或者拨打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12378进行投诉。投诉之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向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提出警告。
2022-06-09 15,340
-
01:03
公司故意拖欠工资怎么办
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讨薪: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处理单位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 2、可以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工资,申请仲裁需要提交下列材料:劳动仲裁申请
520 2022.07.06 -
01:24
公司恶意拖欠工资怎么办
恶意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
800 2022.06.22 -
01:00
故意拖欠工人工资怎么办
首先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确定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如公司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违法,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534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