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时怎样认定肇事人和被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起诉时,原告同时起诉肇事方和保险公司的,可将两者列为共同被告。侵权赔偿与保险赔付系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属于共同诉讼,本应分案处理,但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1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对保险金享有直接的请求权,且该请求权是法定的,故可从诉的合并的角度,将两者列为共同被告。 2、起诉时,原告仅起诉肇事方的,应向原告进行释明,由原告申请追加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或者由保险公司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原告经释明后仍不追加的,以及保险公司不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法院应依职权追加保险公司为第三人。保险公司虽非事故责任人,但根据《保险法》第50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和《交强险条例》第31条的规定,保险公司作为赔付主体,与案件裁判结果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法院不得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对其不利的裁判,剥夺其正当的诉讼权利。并且交强险“先行赔付”原则系法定原则,应当由保险公司先行对受害人进行赔付,肇事方的责任须待保险公司赔付范围确定后方能判断。故应当将保险公司追加为当事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纠纷起诉的被告人确认是:被告应当是对当事人遭受的损失负有责任的合同相对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有明确的被告,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一)行政复议案件被告的确认 (1)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就是被告。这里所说的改变,包括
-
怎样认定被告人有罪
被告人有罪的认定如下: 1、犯罪主体是指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身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3、犯罪对象是指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
2022.04.17 978 -
肇事逃逸被害人不起诉会怎样
肇事逃逸被害人不起诉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的,则当事人之间可以私下协商赔偿事宜;对肇事逃逸的行为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如果构成犯罪的,则即使受害人不起诉的,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因为交通肇事罪属于公诉案件。
2020.10.17 160 -
肇事逃逸被害人不起诉会怎样?
肇事逃逸的事故中被害人不起诉的,驾驶人还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惩罚,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2020.03.13 122
-
同时起诉肇事人和保险公司如何确定被告
1、起诉时,原告同时起诉肇事方和保险公司的,可将两者列为共同被告。侵权赔偿与保险赔付系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属于共同诉讼,本应分案处理,但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1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2022-03-29 15,340 -
怎样认定主犯和被告人?
主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包括:一,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说,犯罪集团成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或者计划在背后,或者指挥现场者二、
2021-10-22 15,340 -
合同纠纷起诉怎样确认被告人
合同纠纷起诉,应当用证据证明对方与自身的诉讼请求具有利害关系,以此确定被告。比如与被告签订的合同原件等都可以作为证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
2022-05-12 15,340 -
肇事罪认定和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怎样认定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立案追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0日公告、11月2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交
2022-05-21 15,340
-
01:18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认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可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行为人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 2、事故当事人认为其对事故无责任,驾车离开现场的; 3、当事人出现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仍拒绝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的; 4、事故当事人将受害人
2,703 2022.04.17 -
01:04
怎样查原告起诉被告欠款金额要查询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的,如果是被告本人想要查询的,因原告起诉时会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材料后会将起诉状副本交给被告。被告就可以在起诉状上,看到原告起诉自己的欠款金额。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直接关系到诉讼费用数额
1,863 2022.04.17 -
01:20
被告不出庭起诉离婚该怎样办被告不出庭,离婚诉讼也能继续进行下去。因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可以申请法院作出缺席判决。虽然法律规定了,离婚诉讼法院必须先行调解,调解不成时才能继续诉讼程序。但并不意味着,被告可以采取拒绝到庭的方式,来逃避离婚诉讼。因此,在被告拒绝出
66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