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职工父母去世, 子女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领取《独生子女证》,享受以下奖励和优待: (一)每月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各地标准不同,例如云南为父母每月共20元) (二)女职工除享受规定的休假外,经单位批准,可以再增加产假三个月,但减免三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三)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十八周岁之前的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四)独生子女父母,女方年满五十五周岁,男方年满六十周岁的,每人享受不少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各地标准不同,例如上海为每人15000元) (五)农村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时,应当为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办理养老保险。农村安排宅基地,对独生子女父母应当给予优先和照顾; (六)乡镇人民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扶持独生子女家庭发展生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工应享受下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护理费等;职工工伤期间可以享受停工留薪的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享受以下待遇: 1.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如没有重大过错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女职工。 2.《劳动法》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 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
女职工在怀孕期可以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首先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其次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处在怀孕期的女员工。另外如果合同时间到了,要顺延到怀孕期,还有哺乳期结束。如果被违法辞退了,女性职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在怀孕期间还可以享受生育津贴。
2020.08.20 291 -
职工伤残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主要体现的《工伤保险条例》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中,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工伤医疗待待遇,医药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3、停工留薪期内需
2020.01.03 187 -
女职工在“三期”内可享受哪些福利待遇
女职工在“三期”内可以享受以下福利待遇: (1)可以依法享受产假; (2)可以依法享受生育津贴﹔ (3)可以依法享受生育医疗费; (4)可以依法享受“三期”内的其他特殊劳动保护。 用人单位未向“三期”内女职工提供法律规定的特殊劳动保护的,侵
2020.08.03 194
-
职工死亡后父母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你父亲病逝,你们可获得:1、一次性抚恤金。数额为:10个月全省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390.25元)。2、如果当时你们生活困难,还应支付:供养直系亲属的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按供养直系亲属人数每人每月28
2022-01-14 15,340 -
父亲去世后,子女可以享受哪些待遇?父亲去世后的工伤待遇是怎样的
【1】你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应该视为·工伤。【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
2023-02-13 15,340 -
职工在职工伤残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
2021-03-24 15,340 -
女职工在怀孕期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女职工在怀孕期可以享受的待遇规定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中: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
2022-06-04 15,340
-
01:12
父母去世遗产子女怎么继承父母去世,子女继承的遗产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有遗赠扶养协议的,要按照协议办理; 2、如果没有遗赠扶养协议,但是有遗嘱、遗赠协议的,那么就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来进行办理; 3、没有遗赠扶养协议和遗嘱的,那么要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继承开始之后
951 2022.09.09 -
01:06
父母去世后子女怎样继承房产父母过世后,孩子要继承父母的房产,应当申请登记过户。具体来说,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可知,子女办理房屋过户前,需先到父母户籍所在派出所注销户籍,办理死亡证明。再去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后,才可以办理房屋过户。另外需要注意,申
4,151 2022.04.17 -
01:02
职工医保可以给父母报销吗职工医保不可以给父母报销。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参保人员在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参保人员确需急诊、抢救的,可以在非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因抢救
13,05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