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中双方行为是否能够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赠与合同是双方行为。赠与合同可以发生在个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相互之间,由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的送给受赠人,受赠人表示同意接受,一般要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赠与的财产不限于所有权的移转,如抵押权、地役权的设定,均可作为赠与的标的。
赠与合同是双方的行为,合同的成立前提必须一方实施赠与,另一方表示接受。如果一方表示赠与,而另一方不接受,则赠与合同不成立。而且赠与合同最终的成立与否要看赠与物是否交付,交付后才可以认定赠与合同成立,如果在交付之前赠与方后悔,则可以撤销赠与。
-
赠与合同是否是双方的法律行为
赠与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其财产免费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财产有瑕疵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应当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2022.04.13 579 -
赠与合同是单方行为还是双方行为?
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所以赠与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此外,原则上受赠人并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故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
2021.01.11 319 -
赠与合同是双方行为还是单方行为
赠与是双方的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意、双方的法律行为,它需要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它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要通过签订赠与合同或口头约定等形式来完成。
2021.02.25 572
-
赠与合同是否是双方法律行为
赠与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它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要通过签订赠与合同或口头约定等形式来完成。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定义】赠与合同是赠
2022-11-24 15,340 -
赠与合同是否是双方法律行为?
赠与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赠与合同要通过签订赠与合同或口头约定等形式来完成,并且需要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此外,赠与物交付给受赠人之前,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
2022-10-13 15,340 -
赠与合同是双方行为吗
赠与合同是双方行为。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
2022-05-25 15,340 -
赠与合同是双方行为吗?
赠与合同是双方行为。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
2022-06-03 15,340
-
01:25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吗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诺成合同又称不要物合同。实践合同的对称。指仅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的合同。诺成合同自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可成立,不以一方交付标的物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当事人交付标的物属于履行合同,而与合同的成立无关。但是在赠
3,381 2022.10.03 -
01:10
公证的赠与合同是否可以撤销公证的赠与合同,原则上不可以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在赠与财产交付或者登记前有权撤销赠与,但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得任意
844 2022.04.15 -
00:58
同居赠与财产是否有效同居期间,当然可以向对方赠与自己的个人合法财产。赠与行为是指,一方将自己个人合法的财产,无偿赠与给对方。赠与行为是一种单务、诺成、无偿的行为。双方一旦达成赠与的合意,这时候赠与合同就立即生效,受赠人可以要求赠与人履行赠与合同。同居期间,一方
1,5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