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交警的责任书要向哪个部门申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交警划分事故责任不服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申诉: 一、申请复核。 1、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2、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3、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 (一)道路交通事故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 (三)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 二、诉讼解决 交警下达的事故认定书在诉讼中是作为证据使用的,法院可以采信也可以不采信。如果对交警的认定或者复核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法院诉讼阶段提出重新认定事故责任申请,以法院终审判决为最终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复核应需要采取书面形式递交申请。 根据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可见,启动复核程序,有五个限制性条件: 1、时间条件,自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超期不会处理; 2、形式要求,递交书面复核申请,不能采用口头或其他形式; 3、递交部门,做出事故认定交管部门的上一级公安交管部门; 4、内容要求,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5、次数限制,只能复核一次,不能复核一次后认为不公正而再次申请复核。
关于投诉社区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社区的工作人员不为居民办事应该用什么途径去投诉的问题,可以向当地的社区负责人投诉,不然可以去派出所投诉。
-
物业不负责任向哪个部门投诉
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可向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但请注意,您要先弄明白哪些是物业公司服务范围中的失职,哪些是不属于物业公司服务范围的内容,以及相关证据来证明。如果觉得物管服务不到位或质量差,投诉了以后业主委
2022.11.07 1,551 -
物业不负责任向哪个部门投诉
依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可向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但请注意,您要先弄明白哪些是物业公司服务范围中的失职,哪些是不属于物业公司服务范围的内容,以及相关证据来证明。如果觉得物管服务不到位或质量差,投诉了以后业主委
2020.05.05 2,260 -
-
对交警队的责任认定不服应向哪个部门提出
一般不会是县级公安交警大队进行事故责任认定的。应该先由县公安所辖分局交警支队作出责任认定。如果你所说无误,则应当已经是申请复议后的裁定。如此就只能到法院起诉请求重新裁定事故责任了。
2022-10-10 15,340 -
交警部门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是具体的行政行为,不能以交警部门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
2021-11-29 15,340 -
不服请向哪个部门起诉
七给工伤的待遇(赔偿项目、标准、计算方式等),在《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数额须根据你本人的工资水平、年在地年、自我年龄等因素进行测算,不是“一口价”的问题。劳动者对劳动仲裁
2022-10-10 15,340 -
物业不责任向哪个部门投诉
1、可以向当地房地产管理局物业管理处进行投诉,这个部门是物业行业主管部门; 2、投诉前做好相应工作。尽量不要采取口头投诉的方式,尽量以书面方式提交; 3、提交前查看与物业公司签署的物业管理协议中,物业
2022-11-11 15,340
-
01:35
交警大队归哪个部门管交警大队归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管。交警大队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1、在道路上执行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纠正和处罚交通违章行为、处理交通事故、维护治安秩序等工作; 2、负责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注册登记、核发牌证、转籍、过户、转出、转入等
14,916 2022.05.11 -
01:17
社保交给哪个部门社保交给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地方上一般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中央是人社部。按照所在地的级别,到相应机关进行缴纳即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
8,480 2022.05.11 -
00:58
如果对交警的责任认定不服怎么办对交警的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当事人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对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三日内提出复核申请,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对交通事故进行复核审查,并且根据审查情况作出复核结论,当事人在申请复核时,可以通过
2,907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