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案的赃款返还刑法是怎样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的集资诈骗罪司法解释中涉及到强制执行的财物和赃款返还被害人的规定如下: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7号):第九条案发后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诈骗财物及其孳息,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被害人;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骗款物占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但已获退赔的应予扣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集资诈骗案的退赃程序如下: 1、诈骗案件涉及赃款赃物由公安机关负责追缴; 2、确定财产的来源; 3、如果财产确实是属于被害人的,退还给被害人; 4、对于退赃、退赔的,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及退赃、退赔数额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集资诈骗罪刑法规定是怎样的
集资诈骗罪刑法规定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以上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2020.11.05 127 -
刑法是怎样规定集资诈骗罪的
刑法规定集资诈骗罪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2.03 146 -
集资诈骗罪的法定刑是怎样的
集资诈骗罪的法定刑是: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4.16 103
-
集资诈骗罪的赃款怎样认定?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这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所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募集的资金据
2022-05-21 15,340 -
非法集资的赃款是返还还是收
1、返还。 2、法律依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 第十八条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而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022-11-03 15,340 -
集资诈骗罪司法解释中涉及的赃款返还被害人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
2022-04-28 15,340 -
集资诈骗罪司法解释中涉及的赃款返还被害人是怎么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
2022-05-05 15,340
-
01:57
集资诈骗案的量刑标准
集资诈骗案的量刑标准主要区分个人还是有关单位犯集资诈骗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量刑。集资诈骗罪量刑标准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
669 2022.11.21 -
01:15
集资诈骗罪怎样判刑
如果犯罪嫌疑人通过诈骗进行集资,违反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造成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严重损害的,就构成集资诈骗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集资诈骗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第一,如果集资诈骗财产价值达到10万元以上的,依
1,444 2022.04.17 -
01:02
集资诈骗案量刑标准
集资诈骗罪的量刑,主要看个人或者单位诈骗的数额。集资诈骗罪达到数额较大,法院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有: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被害人是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行为人假冒国家机关或者公益组织,
97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