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刑事拘留程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事拘留的法律程序如下: 1、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对于正在实行犯罪的犯罪分子,可以先行拘留。 2、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并同时通知家属; 3、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公安机关将继续调查取证,根据不同法律情况在3天、7天或者30天的期限内报送检察院审查。如果检察院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嫌疑人将构成犯罪的,将会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交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相反,检察院将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就须要释放嫌疑人,此时,公安机关一般都会对嫌疑人适用取保候审措施。不论检察院批准逮捕与否,案件都将继续进行,经继续调查取证,公安机关认为嫌疑人犯罪的事实比较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将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将移送法院起诉,接下来由法院排期开庭审理,然后做出判决。如果经继续调查取证,公安机关认为不符合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条件,或者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案件程序将不再继续进行,案件法律程序将至此终结,嫌疑人将不受影响。
-
拘留的法律程序
行政拘留的执行程序: 1、调查进行行政拘留的事实和理由; 2、决定进行行政拘留的处罚执行中,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罚执行的处理; 3、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0.09.25 83 -
刑事拘留的程序
办案人员要进行拘留申请。 (1)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当办案人员认为犯罪嫌疑人达到须刑事拘留的条件时,应依法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请,由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最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 (2)对于检察院自行侦查的案件(如
2020.01.27 234 -
刑事拘留后程序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刑事拘留后的程序: 1、对于需要进行逮捕的,在其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 2、对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不需要进行逮捕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手续后,可以直接向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的; 3、对
2020.04.18 192
-
刑事拘留法律程序
以下是法律规定的刑事拘留法律程序 1、公安机关执行拘留必须出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拘留证(持证); 2、执行拘留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
2022-07-08 15,340 -
附:刑事拘留的法律程序
刑事拘留的法律程序如下:1。公安机关拘留人员时,必须出示拘留证明,正在犯罪的犯罪分子可以先行拘留。2、拘留后,被拘留人应立即送往拘留所拘留,并同时通知家属;3、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
2021-11-24 15,340 -
刑事拘留的法律程序有哪些
拘留是当然是合法的,过程应该是先传唤,做笔录,应该有传唤证,然后拘留之后应该在48小时内通知家属,下发刑事拘留通知书,并告知涉嫌罪名.刑事拘留是需要分局批准的,派出所一般没有权利直接拘留.刑事拘留做程
2022-08-30 15,340 -
刑事拘留需要哪些法律程序
刑事拘留的法律程序:一,根据法律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认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注明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和拘留的理由,呈报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查批准,签发拘留
2021-10-22 15,340
-
00:56
刑事拘留程序步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拘留指的是:在审查阶段,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羁押措施。具体的程序要求侦查机关在拘留嫌疑人的三日后,向检察院申请逮捕,根据实际情况,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到七日。如果是流窜作案、多次作
1,371 2022.04.17 -
01:00
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程序
刑拘后取保候审的程序大致如下。家属收到刑事拘留通知书后,要向办案机关提交取保候审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要写明申请的事实和理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会作出批复;申请人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取
1,498 2022.04.17 -
01:13
刑事拘留流程怎么走
刑事拘留的具体流程如下:1、获得批准。公安机关决定拘留的,应当由具体办案机关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请示,经同意后签发拘留证;如果是检察机关决定拘留的,应当向公安机关发出拘留决定书,由公安机关执行;如果拘留人大代表、外国人等特殊人员时,应报
2,49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