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违反劳动报酬支付规定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向用人单位要求经济补偿;也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加付赔偿金;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等方法讨要工资。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如何处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
2020.07.14 157 -
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我如何维权?
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的维权方式包括:与公司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直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
2020.08.20 126 -
如何举报单位违反劳动法规
举报单位违反劳动法规的方法有以下: 1、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当地的劳动部门投诉,有关劳动行政部门会进行及时的调查、核实以及敦促企业改正; 2、劳动者可以请求当地或相关工会的帮助,工会应当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和企业进行监督,有权提
2022.08.02 1,768
-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报酬、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规定应当如何处理?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
2022-04-01 15,340 -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报酬、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规定应当如何处理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
2022-02-10 15,340 -
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如何处理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
2022-06-11 15,340 -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报酬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规定
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
2022-04-20 15,340
-
01:2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为: 1、用人单位或个人,通过逃匿、或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未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金额较大;3、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企业仍拒绝支付劳
4,861 2022.04.17 -
01:13
西安机动车违反限行规定如何处罚
西安机动车违反限行规定的处罚,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处理,具体如下: 1、违反机动车尾号限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 2、载货汽车、危化品运输车违反
5,931 2022.04.17 -
01:06
车位租赁合同单方违约如何处理
车位租赁合同单方违约的话,当事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具体就包括了:继续履行车位租赁合同的责任、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责任、赔偿遭受损失一方实际损失的责任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责任。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定。
2,37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