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满会怎么样?监视居住期满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第七十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 第七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期满后会立即解除强制措施,犯罪嫌疑或被告人、近亲属或辩护人可以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
监视居住期满怎么样
监视居住是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在监视居住期间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侦查不会中断,不意味着无罪。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监视居住期间届满时,
2020.01.11 230 -
监视居住期满怎么样
监视居住期限为六个月,监视居住期限已满那么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就应该取消监视居住,或者是变更其他的强制措施。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代理律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对法院提供材料,申请取保候审,但是这个需要在监视居住快满六个月的时候执行,
2022.04.12 644 -
监视居住期满会怎么
监视居住期满机关会及时解除监视居住措施或变更强制措施。在监视居住期间,被告人的侦查不会中断,也不意味着无罪。监视居住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监视居住期届满,决定机关及时解除监视居住措施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
2022.04.14 346
-
取保候审期满后改监视居住
1、解除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说明行为暂时还不构成犯罪,但是警察不一定就必须结案,也可以继续进行侦查调查的; 2目前警察没有证据证明你涉嫌犯罪,不会对你怎么样的,只要你就是目前警察调查了解的事
2022-08-06 15,340 -
监视居住期满以后被判监视居住期满会怎么样
监视居住决定由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由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协助执行。犯罪嫌疑人在被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期间,不能离开居住住所(含指定居所),确有需要要离开的,应向执行监视居所
2022-07-13 15,340 -
监视居住期满后可以取保候审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五条关于:“人民法院不得对同一被告人重复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的规定,理论上讲,公安机关也不应当在监视居住到期后再进行取
2022-07-22 15,340 -
取保候审期满后可否再监视居住
从法律上讲,是可以的。因为,这是司法部门的强制措施之一,可以根据案情,决定使用哪一种。如果取保候审期满,对嫌疑人有进一步加强监控的必要,可以经过报批程序,采取新的强制措施
2022-08-13 15,340
-
01:19
取保候审期满后怎么办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机关应当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以后,被取保候审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等有权要求解除强
1,721 2022.04.17 -
01:11
监视居住折抵刑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原法并未规定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修改规定指定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指定监视居住这种强制措施在限制人身自由程度上,
8,470 2022.04.18 -
00:59
取保候审期间怀孕会收监吗取保候审期间怀孕,一般不会被收监。首先,既然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取保候审,说明犯罪嫌疑人在未怀孕的情况下,就已经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其犯罪行为、犯罪情节很可能较轻,不会被判处严重的刑事处罚。犯罪嫌疑人怀孕后,其更加不具备社会危害性,因此一般不会
1,40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