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律师法律解释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审判阶段刑事案件律师有以下代理权限:第一种情况,担任公诉案件一审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将案件起诉至人民法院后,律师可以接受被告人或其亲友的委托,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 1、律师接受委托后,审查该案是否属于受案法院管辖。发现法院管辖不当,有权以书面方式向法院提出,请求退案或移送。 2、律师有权到人民法院查阅、摘抄、复制案件材料。律师查阅案件材料时,如发现缺少检察机关依法必须移送的材料时,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检察机关补充移送。 3、律师有权会见被告人,听取被告人的陈述和辩解,核实案情和证据材料;了解被告人是否被超期羁押及合法权益是否受到损害。向被告人介绍法庭审理程序,告知被告人在庭审中的诉讼权利、义务及应注意的事项。 4、在审判阶段,律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调查、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5、律师依法出庭,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6、一审判决后,律师有权获得判决书。在上诉期间,律师可会见被告人,听取其对判决书内容及是否上诉的意见,并给予法律帮助。第二种情况,担任公诉案件二审辩护人。 1、接受委托后,应被告人要求,辩护律师可协助或代其书写上诉状。 2、二审辩护律师可阅卷、会见被告人、调查取证(同一审)。 3、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辩护意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刑事案件请律师的误区有: 1、认为请不请律师没有什么太大影响。法律是一门博大精深、专业性极强的学问,不经过专业学习研究无法明了透彻。况且,许多法律程序均是不可逆转的,大多有利的辩护观点也仅在刑事诉讼进程中的某一时间节点才能实现最优的辩护效果。普通人若不能没有法律基础,无法判断理解其中的含义,更不说在实务中进行辩护。 2、不对律师说实话。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委托人可能有各方面的考量或顾忌,在陈述案件事实或相关情况时,只陈述对自己有利的事实、隐瞒部分实情或认为某些事实不重要。但是在案件中,任何蛛丝马迹均可能影响最终结果,是否重要应该由专业的律师根据案件等进行综合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委托人应详尽地告知律师相关事实,以便开展工作。
-
刑事案件律师的代理权限有哪些
刑事案件律师的代理权限有: 1.律师可以接受公诉案件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的委托,担任其诉讼代理人。 2.律师接受委托后,应向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其他法律帮助。 3.代理律师在开庭前向人民法院
2020.05.31 326 -
律师在刑事案件中享有哪些权利
刑事诉讼中参与人包括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当事人之外,参与诉讼活动并在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参与人。律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有依法执行辩护职务,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个人干涉的权利;
2020.09.02 324
-
法律解释刑事案件如何聘请辩护律师
刑事案件一般分侦查阶段(公安)、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审判阶段(法院)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均可聘请律师,可以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己聘请,也可有家属代为聘请,三个阶段可分别聘请,也可一并聘请。早聘请
2022-03-30 15,340 -
刑事案件律师有哪些
第一、只有律师能去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第一时间掌握案件信息。第二,被公安机关拘留或者逮捕以后就可以委托律师。最后,结合自家经济情况和律师报价,选择信任的律师。
2022-04-01 15,340 -
刑事案件的律师有哪些
具体要看具体的事实和证据情况,关键看案情、看过错情况和损害后果。刑事案件具有程序复杂多变的特点,刑事案件分为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其中,侦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介入。
2022-04-01 15,340 -
刑事案件辩护律师有哪些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第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辩护权。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基本的诉讼权利。根据辩护权的行使方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指定辩护。应当明确的是,
2022-04-08 15,340
-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74 2022.04.17 -
01:13
家里人触犯刑法,律师提供哪些服务
家里人触犯刑法,律师提供如下服务: 1、当事人被刑事拘留后,接受委托的律师可以马上提供会见服务,通过会见,向当事人了解涉案基本情况,同时给被拘押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2、给嫌疑人家属提供咨询服务,根据会见了解的情况和国家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679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