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诉讼文书可以把钱借给别人后不还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把钱借给了别人,到期不还钱,借条有录音也可以打官司。 法院自2015年5月1日起实行登记立案,只对证据进行形式上的初步审查,只要符合立案条件,法院都会立案受理的。3、转帐凭证和录音,属于证据的一种,虽然不是借款纠纷的直接证据,属于间接证据,依然可以证明借款的发生、发展等过程,可以证明案件的事实,作为证据提起诉讼,是完全可以的。4、《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6、《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借钱不还,起诉是可以要回来的。借款人必须按照当初双方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借款人不按时偿还借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发现借款人确实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还款的判决,然后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借款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借款。
-
借钱给别人不还起诉可以要回吗?
1、借钱不还,起诉是可以要回来的。借款人必须按照当初双方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借款人不按时偿还借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发现借款人确实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还款的判决,然后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借款人应
2021.11.14 220 -
借给别人钱不还怎么去诉讼
借给别人钱不还可以先和对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走法律程序,向法院起诉。 起诉要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撰写民事起诉状,收集能够证明借贷事实存在的证据,向人民法院递交。
2020.04.14 135 -
借钱给别人不还怎么办,可以起诉吗
别人借钱不还,首先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以及准备起诉状进行起诉处理。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020.04.12 118
-
借钱给别人5年不还可以向提起诉讼有用吗?
1、借钱给别人5年不还的,仍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此时效应从双方约定的还款之日起算,如果双方在借款时没有约定还款日期的,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随时可主张权利,
2022-10-06 15,340 -
借钱不还说把钱还给别人
按照您的描述,对方的行为属于违反了您与对方签订借款合同的情况。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因此,建议您可以利用您手中对方的个人信息以
2022-03-12 15,340 -
把信用卡的钱借给别人不还了可以起诉处理吗
是可以起诉处理的。把信用卡的钱借给别人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很有可能会导致对方联系不到或者没有及时还款将债务转移到自己身上。如果出现了信用卡诈骗的行为的需要收集证据起诉处理。
2023-10-04 15,340 -
借钱不还起诉后可以给钱吗?
借钱不还起诉后在胜诉后,一般可以拿到钱。对方如果不履行判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
2022-06-05 15,340
-
01:26
别人借钱不还可以起诉吗别人借钱不还可以起诉。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可以委托律师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建议起诉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 1、确定被告。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需要起诉夫妻双方;债务人是公司的,对出资不实、虚假出资、过桥出资、抽
828 2023.02.18 -
00:56
借钱不还诉讼书怎么写起诉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借款不还诉讼书写法如下: 1、标题先写明起诉状; 2、下一行写明原被告的身份信息,姓名或名称、性别、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和统一企业信用代码等; 3、正文部分先写诉讼请求,主张债权的诉讼请求一般是
10,996 2023.01.21 -
01:06
借钱给别人不还钱怎么办借钱给别人不还,如果借款期限已经满,经出借人催要而仍未偿还借款的,出借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出借人在起诉时要注意诉讼时效,如果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就会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就失去了法律保护。为
676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