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是否能够不批准员工工伤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明确规定,工伤认定需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由该部门作出是否属于工伤的决定,用人单位并没有权利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工伤员工除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员工辞职不用经用人单位批准,到期解除,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员工辞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
-
工伤认定单位不认是单位员工该怎么办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
2020.05.31 213 -
用人单位能否按规定做工伤认定
如果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的,员工个人也能去申请。员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可以去申请。前提是单位没有按规定及时提出申请。
2020.04.26 102 -
员工认定工伤后能否向单位赔偿
员工认定为工伤之后是可以向单位要求赔偿的,赔偿标准根据工伤确定的劳动功能障碍等级来确定。劳动功能障碍等级共有十级,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2020.07.10 319
-
单位是否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员工辞职
劳动者辞职不需要经过单位批准,但辞职应该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劳动者辞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也就是说,我国法律赋予了劳动者无条件的辞职权。无论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主动辞职
2022-04-18 15,340 -
工伤员工能否辞退用人单位
单位不能辞退工伤职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作的劳动者,在离职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021-11-16 15,340 -
用人单位能否辞退工伤员工
单位不能辞退工伤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2022-06-14 15,340 -
员工辞职是否必须经用人单位批准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满预告期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劳动者只需要尽到提前通知的义务并配合单位做好工作交接即可。 劳动者未满预告期想提前离职的,比如原本应当提前30天通知,
2022-05-22 15,340
-
00:53
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工伤认定申请;申请仲裁;起诉。工伤事故是指的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工伤用人单位不赔偿,如果和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那么就只能够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确认了劳动关系之后再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
1,689 2022.04.15 -
01:13
用工单位辞退员工如何补偿
用人单位辞退职工需要给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具体要赔偿多少钱,要看具体的情况和员工的工作年限。赔偿金一般是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二倍来计算。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是公司解聘员工不需要支付赔偿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
1,580 2022.06.15 -
01:12
工伤认定标准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法定工伤情节有七种,分别为:1、在工作时间或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受伤情况;2、在筹备与工作相关工作,在工作时间前后或场所内受到伤害的情况;3、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的意外事故或暴力的情况;4、患上职业病的情况;
10,16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