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劳动合同没交社保被辞退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签了劳动合同没交社保,这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维护你的合法权益时,你需要收集和保留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有关证据。具体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劳社部发[2005]12号)的文件规定“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你可以据(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不限于此规定)来提供劳动材料。当然证据越多越好。 三、建议你先和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一致,提供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并向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仲裁部门提请劳动仲裁或故建议你直接向所在人民法院起诉主张你的权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故被辞退的话: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高为11个月。
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也可以要求单位赔偿。如果单位是违法辞退劳动者,那么劳动者可以主张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不主张继续履行,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但是前述主张的前提是劳动者可以证明其与单位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
没签合同没交社保被辞退
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
2020.02.04 842 -
没签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办
单位没签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在试用期结束时被辞退的,可要求单位依法给付其应得的工资;如果属于违法辞退,可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如果单位逾期不签约,可要求单位依法向其支付双倍工资,但从第二个月起开始计算,最多不超过十一个月。
2020.12.20 261
-
没签劳动合同交了社保被辞退怎么办
只要员工和单位存在劳动关系,那么单位就是需要支付员工社保费用的。单位是不能要求员工退回已交社保的。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
2022-03-12 15,340 -
签了劳动合同没有交社保被辞退
1、可以要求申请劳动仲裁,但是没有胜算。2、社保不属于劳动仲裁管辖,只能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控告(他们会处罚单位要求给你补交社保)。3、如果没有证据证明签订该协议违法或者有胁迫行为,协议有效。4、协议第
2022-02-02 15,340 -
签了劳动合同没交社保被公司辞退怎么办
签了劳动合同没交社保,这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维护你的合法权益时,你需要收集和保留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有关证据。具体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劳社部发
2022-04-11 15,340 -
签了劳动合同, 但是没有交社保, 被辞退了怎么办
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关系,或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主张以下权利: 1、如果工作期间未替你交社保,可以要求补缴工作期间未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即补缴入职至今的社保或给予现金补偿, 2、单位辞退你
2022-03-19 15,340
-
01:13
劳动合同没签被辞退怎么赔偿
劳动合同没签被辞退,赔偿的规定如下:未签劳动合同被辞退,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或赔偿金,以及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时间内的双倍工资。如果是用人单位主动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并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此时用人
2,272 2022.04.17 -
00:47
没签合同被辞退了怎么赔偿
没签合同被辞退了的赔偿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补交社保,解除劳动关系用人
3,796 2022.05.18 -
00:54
不签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补偿
不签劳动合同被辞退的补偿,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四种情况,具体如下: 1、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按年限计算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 3、按工资计算基数,即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补偿金。 经济补偿
1,65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