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误区和法律如何判断?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误区一:抚养费是收入的30%纠正:还须参照三个因素确定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对于有固定收入的,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抚养费还须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如果一个人月收入的20%至30%达到千元以上,即使在北京,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明显偏高,且抚养费还是双方均应承担的义务。所以,法院不会支持过高的抚养费。误区二:抚养费就是孩子的生活费纠正:还包括教育费和医疗费很多当事人认为,抚养费就是孩子的生活费,而教育费和医疗费可以要求对方另行支付。但我国法律规定,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在某些情况下,与孩子共同生活方可以向法院请求追加孩子的抚养费,如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孩子上学支出的择校费用,或因考分不够而产生的赞助费等不属于抚养费,可以单独起诉索要,但如果子女就读未经父母双方全部同意的,不同意的一方可不支付该笔费用,由同意方单独支付。误区三:对方收入涨可追加抚养费纠正:不是追加抚养费的法定理由有些离婚当事人发现,没有子女一方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就认为对方应为孩子多付出一些,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为此诉上法院,要求追加抚养费。但这不是法律规定的可以追加抚养费的条件,法院一般不会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欠条的法律效力如何判断借条和欠条的区别
欠条的法律效力:如果欠条是由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依法订立的,欠条具有法律效力。而借条和欠条的区别的判断方法是借条能直接表明借贷法律关系,而欠条可能是因买卖关系等法律关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2021.03.20 140 -
借条的法律效力如何判断借条和欠条的区别?
欠条的法律效力为:欠条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且符合法律规定等,就是合法有效的。而借条和欠条的区别的判断方法是借条能直接表明借贷法律关系,而欠条可能是因买卖关系等法律关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2021.04.06 116 -
如何判断法院会判离婚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院会判离婚: 1.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5.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6.经人民法院判决
2021.04.28 97
-
窝工费和误工费有区别吗?如何判断?
窝工费和误工费的区别:误工费是法律定义,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窝工费指的是承包商(包括合法分包商)在
2022-07-09 15,340 -
法律法规如何判断离婚的债务的约定
离婚调解书对债务约定的法律效力是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调解书上规定偿还债务。离婚调解书生效之后,离婚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022-06-09 15,340 -
如何判断法院离婚
判断法院是否会判决离婚,要看一方是否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经破裂,或者是能证明一方有法定准予离婚事由之一的证据的,人民法院才会判决准予离婚。
2022-06-10 15,340 -
如何判断法院会判离婚?
法院的判决,或者说法官的意图是不会提前于判决书向双方当事人透漏的。那么双方当事人就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根据庭审的具体过程来作出一个较为可观的评估,正确作出这个评估,将会对自己的下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021-05-29 15,340
-
00:59
婚姻家暴法律如何判刑
家庭暴力也叫家暴,如果有证据说明夫妻一方有家暴行为,那就有可能构成了犯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被家暴的一方可与其离婚,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在诉讼离婚中,被家暴一方在进行财产分割
1,952 2022.04.15 -
01:15
离异和离婚的区别
离异和离婚的区别: 在中国的法律层面上,离异和离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如果真要将离异和离婚作区分的话,两者也只是仅仅在语言使用上的有所不同。可以将离婚看成是一种具体的行为,即男女双方当事人是通过协商离婚、或者是离婚诉讼的方式解除双方之间所
6,083 2022.04.17 -
00:58
法律上如何认定假离婚
在法律上,只要双方已经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就意味着双方已经离婚成功。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一说。无论是双方处于协议离婚期间或者是诉讼离婚期间,只要双方没有拿到离婚证书或者是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都代表着离婚的程
2,03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