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 主次责任主要责任机动车次要责任的认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撞谁的责任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撞谁的责任大: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以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细则或者标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下列原则确定赔偿比例: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下列原则对当事各方的总损失进行赔偿比例划分: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全部赔偿,对超过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当前规定赔偿。
-
机动车主要责任与非机动车次要责任的划分问题
非机动车主责机动车次责,即使机动车无责,也要赔偿10%,如果是次要责任,那么要负担全部损失的30%-40%。由交管局决定。注意全部损失是你和对方损失的总合。 一般情况下,主要责任70%,次要责任30%
2020.04.20 492 -
机动车与电瓶车相撞机动车主要责任是什么
机动车与电瓶车相撞责任认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
2020.03.25 163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赔偿规定如下: 1、事故双方均为机动车的,双方在交强险额度内全额互相赔偿对方损失,死亡伤残11万、医疗费1万元、财产2000元;不足部分,双方按7:3的比例分担; 2、事故一方为机动车,一方为非机动车或者行人的,机
2020.01.28 1,023
-
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 主次责任主要责任机动车次要责任的认定是什么
交通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撞谁的责任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法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撞谁的责任大: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2022-03-18 15,340 -
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 主次责任主要责任, 非机动车次要责任怎么赔偿
非机动车与机非动车相撞谁的责任 责任以交警部门认定为准。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首先,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首先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所有赔偿责任依据的开始。 其次,对于因交通
2022-03-22 15,340 -
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 主次责任, 机动车次责
由交警部门作出事故认定书,根据责任划分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不服事故认定书,可在三日内向上一级交管部门申请复核。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2022-01-31 15,340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 主次责任认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在人员未伤亡的情形下,非机动车方的损失不可能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此时不论非机动车方有无责任,非机动车方的损失均由机动车方全部赔偿。因此如果机动车方考虑
2022-01-25 15,340
-
01:00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责任怎么划分?
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撞的责任划分,按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来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
4,105 2022.04.17 -
01:01
电动三轮车逆行和机动车相撞责任划分
电动三轮车逆行和机动车相撞责任划分如下: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道
7,32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