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具体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第19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是书面形式,其必备条款有7项: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在这方面可以约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措施,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措施与制度,以及用人单位为不同岗位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工作的必要条件等等。 (四)劳动报酬 此必备条款可以约定劳动者的标准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数额及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等。 (五)劳动纪律 此条款应当将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约定进来,可采取将内部规章制度印制成册,作为合同附件的形式加以简要约定。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这一必备条款一般是在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因这类合同没有终止的时限。但其他期限种类的合同也可以约定。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一般可约定两种形式的违约责任,一是由于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约定赔偿损失的方式;二是约定违约金,采用这种方式应当注意根据职工一方承受能力来约定具体金额,不要出现显失公平的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在一方严重侵犯另一方合法劳动权益时,另一方依法行使单方面的合同解除权;或者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等。
劳动合同法关于裁员的规定: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
合同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合同的形式包括: 1、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书面形式; 2、口头形式; 3、其他形式; 4、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被视为书面形式的形式。
2021.01.23 170 -
合同法中关于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用对话方式表达相互之间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在使用口头形式时,应注意只能是及时履行的合同,才能使用口头形式,否则不宜采用这种形式。 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用书面方式表达相互之间通过协商一致而达成
2021.03.16 253 -
劳动合同法的订立形式具体有什么
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的形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除全日制用工等特殊情形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每月支付两倍工资。
2020.12.13 135
-
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具体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工资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条款: 1.第8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也
2022-06-26 15,340 -
劳动合同的形式有哪些?具体怎样的?
劳动合同按照期限划分有三种: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022-08-02 15,340 -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现在这个解除劳动合同的类型的,具体有《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不仅仅就解除劳动合同本身达成一致,还应当对一方或者双方提出的解除劳动合同
2022-08-02 15,340 -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
2022-04-13 15,340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770 2022.04.15 -
01:27
合同签订形式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合同签订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形式。合同采取口头形式,毋须当事人特别指明。口头形式签订的合同常见于商店购物时,买卖双方以口头的形式达成协议。以口头形式订立合同,可以简化手续、方便交易提高效益,但是对于不能即
3,280 2022.04.15 -
01:17
合同违约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了五种合同违约责任的形式,分别为: 1、继续履行。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 2、采取补救措施。双方当事人鉴定合同后,一方有违约行为,
1,66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