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司医疗保险起付标准 一、职工医疗保险 住院起付标准:三级含三级以上医院:700元一年内多次住院起付依次为500元、400元、300元。 二级含二级专科医院:600元一年内多次住院起付依次为400元、300元、200元。 一级含以下医院:500元一年内多次住院起付依次为300元、200元、100元。 二、职工医疗保险统筹支付比例 在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甲类及普通诊疗费在职职工支付为85% 退休人员支付:90%。乙类药品支付75%高精尖支付70%。 三、职工医疗保险大病起付标准 职工医疗保险慢病和特殊疾病、重大疾病,年度内起付标准为700元。甲类及普通诊疗支付80%,乙类为75%高精尖为70%。 最高支付限额:为5万元(包括住院+门诊慢病+特殊疾病+重大疾病) 公司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一、门诊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二、住院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医保起付标准就是“基本医疗保障”的起付线。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实际发生的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自己要先承担一部分后,医保基金才按规定比例支付。这个个人先负担的住院医疗费数额标准,就是医保基金支付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的“起付线”。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医疗费由病员个人负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按照参保人员的类别确定不同的标准。
-
医疗医疗保险起付线是多少钱?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诊年度报销上限:20000元。起付线:在职人员1800元,报销比例:70%起。退休人员1300元,报销比例:85%起。住院年度报销上限:30万元。起付线:不分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第一次住院1300元起,报销比例:8
2020.08.26 1,717 -
医疗统筹基金支付起付标准
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是指在统筹基金支付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前,参保人员个人按规定须先用个人账户资金或现金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费后,统筹基金才按规定标准支付医疗费用。按国家规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
2020.02.04 732 -
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详细介绍如下: 1、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上年工资总额的8%比例缴纳,在职职工按本人上年工资收入的2%比例缴纳。 2、用人单位人均缴费工资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或无法认定工资总额
2020.08.24 273
-
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标准
各地标准不一致。参照烟台的相关政策: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体规划基金的住院支付标准为:一级医院200元,二级医院400元,三级医院600元。具体报销比例为:在职职工在一个医疗年度(自然年度),因疾病住
2021-12-25 15,340 -
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
每个省份的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具体的起付线标准要看各地的政策和标准。 例如2019年山东省全省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为1.2万元,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1.2万元以下的部分不给予补偿。再
2021-07-24 15,340 -
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是怎样的
所谓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是指在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统筹基金开始支付参保人医疗费用前,参保人按规定须先自付的医疗费用数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统筹基金支付的“门槛”。所谓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
2022-03-22 15,340 -
附公司医疗保险起付标准
公司医疗保险起付标准 一、职工医疗保险 住院起付标准:三级含三级以上医院:700元一年内多次住院起付依次为500元、400元、300元。 二级含二级专科医院:600元一年内多次住院起付依次为400元、
2022-04-28 15,340
-
01:25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分级标准为: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属于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从而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属于二级医疗事故;三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了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从而导
6,604 2022.04.17 -
01:10
判断医疗过失的标准是什么医疗过失行为的表现主要分为医疗机构的过失和医务人员的过失。判断医疗过失的一般标准为: 1、医方在从事医疗、护理行为时,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有关诊疗、护理规范,或者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 2、医疗设备陈旧,
1,644 2022.04.17 -
01:22
一般医疗事故赔偿标准医疗事故的赔偿项主要有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同时还要根据有关部门鉴定的伤残等级赔偿残疾生活补助费。如果病情好转但日后需要坐轮椅等,要根据医院证明赔偿残疾用具费。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
1,32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