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未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又公司赔偿怎么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未签劳动合同辞职,除了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应得工资外,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员工主动离职,不能要求工作年限的补偿金或赔偿金。
1、没签劳动合同,你可以主张从工作的第二个月起至一年内的双倍工资,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另外可以主张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 2、一般而言,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算作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可以通过支付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来解除合同,那不是问题的关键。
-
单位未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若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该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赔偿金,即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用人单位就应当赔偿其二个月工资;若是满六个月没满一年的,赔偿金也应当按照一年计算;而若是其工作年限没满六个月的,则赔偿
2022.09.30 192 -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离职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不签合同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
2020.12.08 113 -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离职怎么赔偿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离职赔偿如下: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
2022.04.06 199
-
未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怎么赔偿
1,员工主动离职,不能要求工作年限的补偿金或赔偿金,但还是可以要求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2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试用期内也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没有签订书面
2023-04-04 15,340 -
单位没签劳动合同自动离职单位赔钱么
未签订合同的劳动者自动离职的,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但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损失的举证责任。造成损失的,可以从工资中扣除。未签订劳动合同辞职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和未
2021-12-25 15,340 -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离职怎么赔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如下: 1、年限计算标准:按劳动
2022-07-16 15,340 -
单位未签劳动合同怎样赔偿
1、单位未签书面的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2、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十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
2022-03-30 15,340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087 2022.04.17 -
00:50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过年限来定。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
1,644 2022.04.17 -
00:58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处理办法如下: 1、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个月,但不足一年,并且拒绝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年,但是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视为用人单位已经同劳动者
8,58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