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再婚生育政策最新消息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再婚夫妻申请再生育子女规定: 1、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另一方未生育的; 2、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判随前婚配偶,新组成家庭现无子女的; 3、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再育的须年满三十周岁。所需证件: 1、二孩生育申请、审批表; 2、由泰山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出据的查体未孕证明; 3、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二寸夫妻合影照片两张; 4、双方历次《离婚判决书》、《离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5、有正式工作单位的由单位出据婚姻状况证明信,无正式工作单位的由户口所在单位出据婚姻状况证明信; 6、户口不在泰山区,在泰山区现居住地办理二孩《生育证》的,须填写现居住地办理二孩《生育证》申请书。办理程序:本人提出申请后,由现居住地计生委或单位所在社区计生委审核,报办事处计生服务中心审核,最后报区计生局审批办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相关的条例规定,以下情形可生育三孩或以上子女: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有子女经依法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夫妻曾患不孕不育症,依法收养两个子女后女方又怀孕的;再婚夫妻各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已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
山东省三胎最新消息是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经批准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妻子生有两个孩子,但是被认定为残疾儿童的,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有不孕症,依法收养两个子女后,妻子怀孕的,也是可以生三胎的。
-
山西生育津贴2022最新政策
一.生育津贴报销标准 1.女职工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顺产分娩或妊娠不足7个月早产的,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 2.难产及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 3.妊娠3个月(含3个
2022.11.07 2,098 -
再婚生育三胎新政策
再婚夫妻生育三胎要符合一些要求,比如再婚夫妻一方婚前没有孩子,一方婚前有一个孩子,再婚后已生育一个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孩子。或者再婚夫妻一方婚前没有生育,另一方婚前生了两个孩子,再婚后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又或者再婚夫妻生育的孩子,经地级以上病残
2021.03.25 911 -
再婚生育三胎新政策
一、再生育政策按有利于当事人原则适用 此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规定,新增一条: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关于再生育情形,在这部法律修订之前,各地的条例在规定再生育情
2020.04.24 470
-
泰山再婚生育政策
;再婚夫妻申请再生育子女规定: 1、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另一方未生育的; 2、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判随前婚配偶,新组成家庭现无子女的; 3、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再育的须年
2022-03-21 15,340 -
泰山市再婚生育政策
;再婚夫妻申请再生育子女规定: 1、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另一方未生育的; 2、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判随前婚配偶,新组成家庭现无子女的; 3、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再育的须年
2022-03-29 15,340 -
新政策再婚生育
再婚生育新政策是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都可以再生一
2022-04-24 15,340 -
再婚家庭二胎政策最新消息
现在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2022-11-03 15,340
-
00:53
医保新政策2021年最新
2021年医保最新政策如下: 1、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医保将二合一; 2、大病医保报销上限将大幅提高; 3、医疗费用越高将获更多医保支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5,099 2022.04.17 -
00:52
离婚房产过户最新政策
离婚房产过户最新政策如下:离婚房产的过户需要由双方共同向房管部门进行申请。如果是通过协议离婚的,那么需要双方带上离婚证,离婚协议,身份证,房产证等材料。如果双方是法院判决离婚的,那么需要提交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及复印件,而且判决书中必须要明确房
5,849 2022.04.17 -
01:11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是什么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依旧是延迟退休政策还没落地。有报告指出,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同时,为了尊重人们对退休年龄的选择权并减少改革的阻力,报告建议
1,903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