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离婚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方不出庭也可缺席审理和判决;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而对方又没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在第一次审理时一般会判决不准离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缺席判决适用于下列情况:1.原告不出庭或中途退庭按撤诉处理,被告提出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制度2.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3.法院裁定不准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4.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5.在借贷案件中,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诉讼离婚时一方不出庭的法院传唤处理。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不出庭的一方原告或者被告可以通过传票传唤,原告或者被告传唤后无正当理由不出庭的,法院可以做出缺席判决。
法院可以依法传唤,经传唤后仍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但是如果被告委托了诉讼代理人,自己有特殊情况无法到庭的,可以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如果被告必须到庭,则法院经两次传票传唤,被告仍不到庭的,可以依法拘传被告到庭。
-
离婚诉讼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离婚诉讼对方不出庭的处理方法: (一)本人确不愿出庭参加诉讼,但以书面的形式向法院陈述意见。可以依法缺席判决处理。 (二)本人既不愿出庭应诉,又不向人民法院出具书面的离婚意见,对这类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到庭的被告,因为这类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负
2020.04.18 203 -
离婚诉讼中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离婚诉讼中一方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可以由诉讼代理人出庭,但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这里所谓的“特殊情况”指的是: (1)由于当事人的身体条件所限,比如因病住院治疗,年老体弱,行动困难等; (2)因工作关系不能离开,或者远在异地,出
2020.10.11 126 -
离婚诉讼一方不出庭该怎么出庭
离婚诉讼比较特殊,原告不到庭,按撤诉处理;被告不到庭的,可以分如下两种情况: (1)被告确实不愿意出庭参加诉讼,但以书面的形式向法院陈述意见,可以缺席判决。 (2)被告既不愿意出庭应诉,又不向人民法院出具书面的离婚意见,经两次传票传唤后,拒
2020.09.14 147
-
离婚诉讼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由于离婚案件不同于一般案件,离婚纠纷不仅涉及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还涉及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和强烈的社会性,一般不适用于缺席判决,以免剥夺一方的诉讼权利,侵犯人身和财产权益。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
2021-12-01 15,340 -
一方不出庭怎么办离婚诉讼
诉讼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1、根据第62条的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这里所谓的“特殊情况”指的是: (1)由
2022-09-02 15,340 -
离婚诉讼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1、根据第62条的规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这里所谓的“特殊情况”指的是:(1)由于当事人的身体条件所限,比如因
2022-08-25 15,340 -
诉讼离婚一方不出庭怎么办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当事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都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由于离婚案件不同程度地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如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但宣告
2022-01-26 15,340
-
01:20
起诉离婚一方不出庭怎么样办
在离婚案件中,起诉离婚后,如果被告不出庭,不能适用一般案件中缺席判决的规则。一般案件中的缺席审判规则是,被告不到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仅审查原告提供的证据和陈述的事实,被告不出庭即意味着放弃质证、答辩权利。因此在一般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出庭,
1,079 2022.04.17 -
01:50
诉讼离婚,对方不到庭怎么办
离婚案件中,法律规定了双方当事人必须出庭。但是如果对方不到庭,法院还是可以依法进行判决的。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4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过两次传票传唤,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也就是说,法院正常送达传票后
1,726 2022.04.15 -
00:55
起诉离婚开庭男方不出庭怎么办
起诉离婚开庭男方不出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出席判决而言的。 1、起诉离婚时,对方能不出庭,法院也可以缺席判决; 2、根据民事诉讼法
449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