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工会开除解雇是否要支付赔偿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用人单位开除、解雇劳动者,是否应该支付补偿或赔偿,分以下3种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俗称2N;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 3、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果公司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一般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工作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个月工资;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标准支付。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公司应支付2倍经济补偿金数额的赔偿金。
破产解除合同支付劳动者补偿金,而不是赔偿金。企业破产后辞退员工不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赔偿金,但需要支付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合理解除合同是否不支付赔偿金
合理解除合同而不支付赔偿金的情形有,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或者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等情形。
2020.03.22 120 -
解雇员工被公司开除怎么赔偿
如果是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开除员工的,则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即经济补偿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
2020.12.29 151 -
租赁合同不到期解除是否要支付赔偿金
租赁合同未到期,一方解除合同的,是属于合同违约的情形,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赔偿,没有约定的,按实际造成损失赔偿。《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
2021.02.11 153
-
雇主被开除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公司支付工伤险以后,万一发生工伤事故,有一部分赔偿款是从工伤保险基金里支付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赔偿款由单位支付的。
2022-08-15 15,340 -
老板解雇员工开除是否赔偿?
若双方协商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若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这是违法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双倍赔偿金。
2022-07-23 15,340 -
解除,是否需要支付补偿金?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需支付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法》的最新规定,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不适用该规定,此时间内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可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若在2008年1月1日之
2022-10-23 15,340 -
解雇劳动者是否需要支付补偿金
一、因单位原因解雇劳动者单位要支付补偿金。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 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
2022-11-07 15,340
-
01:07
解雇员工赔偿标准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辞退员工时,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但具体要补偿或者赔偿多少钱,要看具体的情况和员工的工作年限。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是公司解聘员工不需要支付赔偿的,比如:因为员工的个人过失给公司
4,621 2021.04.25 -
01:06
员工打架被开除公司要赔偿吗员工打架被开除,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需要看公司制度中是否对此有规定,如果有规定打架属于严重违纪,可以开除,则单位属于合法行为,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没有规定,单位开除员工构成违法,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在公司打架,如果情况严重,可能
4,638 2022.05.11 -
01:10
什么情况下企业要支付双倍赔偿金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赔偿金情形如下: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
2,59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