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5
在共同犯罪中,如果主犯符合逮捕条件的可以批准逮捕。只要是有证据能够证明犯罪事实、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不适合采取取保候审,存在法定的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可以予以批准逮捕,同样适用于共同犯罪的主犯。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会的。只要涉嫌犯罪应当逮捕而在逃的,警方就会无限期的追捕,与是否主犯被抓无关。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即使主犯未归案,只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检查院也要批捕包庇犯的o
对于同案犯,一人上诉对全案重审,一审判决未生效,以二审判决、裁定为准。
逮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5种强制措施之一,该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
1\犯罪嫌疑人举报其它犯罪行为的,属于立功行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如果在逃,建议投案自首,争取从宽处罚。《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
教唆犯是不是共同犯罪,需要看情况而定: 教唆犯和被教唆犯要形成共犯关系,所教唆的对象应该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已经达到刑事责任的人。 如果教唆的对象是没有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的,这种情况不能形成共犯关系,不构成共同犯罪, 只对教唆人
批捕后有可能无罪释放,具体如下: 1、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应当不起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释放犯罪犯罪嫌疑人;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并不一定会判刑。批准逮捕是一种强制措施,并非最终的审判结果,判不判刑要经过法院的审理。 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后,判决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