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3
缓刑是一种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放在社会上改造的刑罚制度。缓刑的适用条件如下: 1、犯罪情节较轻;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5、对其中不
刑事扣留的特征具体: 1、有权决定采用拘留的机关一般是公安机关。 2、拘留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采用。 3、拘留是一种剥夺公民自由的强制措施。 4、拘留是一种临时性措施。 5、拘留的对象具有特定性。
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犯人减刑的条件是: 1、犯罪分子经过法院审理判决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对于犯罪分子所适用的无期徒刑刑罚包含的内容有: 1、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无期徒刑没有刑期限制,需要剥夺犯罪分子终身人身自由,因而它是自由刑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 2、实行劳动改造。 3、不可能孤立地适用。
我国刑法的具体种类包括主刑与附加刑。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主刑包括: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附加刑包括: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主刑与附加刑均可单独适用。此外还
构成犯罪的犯罪分子向人民法院争取缓刑的法定条件包括: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刑事拘留的条件如下: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
刑事拘留的条件如下: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
刑事处罚是指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不得缓刑的情形有: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会危害社会,一般也不会适用缓刑。在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作用或者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一般也不适用缓刑。
刑事拘留的条件有: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有流窜作案
挪用资金的具体量刑如下: 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
刑事拘留的条件: 1、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2、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3、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4、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正在预备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