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8
(1)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有关法律规范事先加以规定。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经常具有重合性。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大多由行
我国民事诉讼主体包括人民法院、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通常所提到的民事诉讼主体,是指第二类的诉讼当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诉案件中上诉人、被上诉人,合格的当事人直接关系到诉讼的结果。
我国的诉讼类型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 一、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及行政诉讼三类。 1、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
民事诉讼当事人特点: 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 2、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当事人进行诉讼,是要人民法院对他们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作出裁判。
民事诉讼财产保全担保的特点是: (1)属于单方法律行为。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程序中的担保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书或保证书,向法院交付担保财产; (2)向人民法院提供; (3)需法院审查认可。
刑事案件是为了追究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其刑罚的案件。刑事案件有以下几个特点:刑事案件在外在上多表现为直接侵害;多数刑事案件有明显的案发现场;刑事案件的因果关系多样且复杂;刑事案件的形成和发生具阶段性和
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是: 1、关于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2、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3、缺席审判程序;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5、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审判被吿人犯罪行为的同时,根据被害人或检察机关的提起,附带解决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损害的民事赔偿的诉讼活动。依照中国刑事诉讼法,被害人由于被吿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辩护人的范围是: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但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和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一般不得担任辩护人。
民事诉讼法的特征有: 1.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就民事诉讼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而言,它属于基本法律; 2.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从民事诉讼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看,它是调整的是民事诉讼关系的部门法; 3.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从民事诉讼法的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刑事诉讼法的特征有:1、刑事诉讼是法定的国家机关(如检察机关和法院等)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2、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3、刑事诉讼是诉讼主体遵循诉讼规则的相互作用过程。4、刑事诉讼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