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8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按照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
根据相关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
医疗损害责任的适用原则:过错责任原则。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即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中须存在医疗过错,且因为该过错导致了患者医疗损害才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的种类有2种,包括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和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其中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技术损害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医疗伦理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一方认为自己不存在医疗过失,须自己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成立,否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类型分为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和医疗产品损害责任。患者遭到人身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都应该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责任主要分为: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4.轻微责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医疗损害责任包括以下内容: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具体如下:如果是患者一方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由患者就到该医疗机构就诊、受到损害进行举证。如果是医疗机构主张不承担责任的,应当有医院就行医正当、合法、合规等方面进行举证。
医疗损害责任有三种: 1、未尽告知义务的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未尽诊疗义务的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