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过了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一般仍然是会受理的,但是以下案件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
超过追诉时效的,监察机关及公安机关不再对该案件进行追诉。根据《刑法》中关于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后不再追诉。
超过欠条的起诉时效: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协商解决,争取双方就原借据和借据达成的还款协议。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的; 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贷款纠纷原则上超过诉讼时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但有四种情况是例外,具体如下
起诉时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也应当受理。庭审时若对方未提出时效抗辩,法院也不得依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继续查明事实审判;但若对方提出时效抗辩,则法院在查明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丧失诉讼时效的贷款仍然可以起诉,但是已经丧失了胜诉权,丧失胜诉时效的贷款,属于自然债务,法律对自然债务并不保护。 借条没有明确约定还款期限的,对于此,债权人是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其还款义务,但是我们需要给债务人一定的准备期限。诉讼时效期间
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失去胜诉权,程序上还是可以起诉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就债务达成还款协议,还款协议签订,产生新的诉讼时效。债务人自愿还款的,债权债务关系消失。
诉讼时效过了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过了之后,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但是起诉权没有被剥夺,仍然可以提起诉讼。只要义务人没有提出抗辩,就没有影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借条超过诉讼时效还没还钱:借据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只消除债权的强制执行力,不丧失受领力和保持力。 受理后,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发现无中止、中断、延长原因的,驳回诉讼请求。对方未提出诉讼时效
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丧失申诉的权利;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借条过期只是超过了诉讼时效,并不影响借条本身的效力。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解决。双方无法协商的,债权人一方可以考虑向对方发出催收到期款项通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