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7
在疫情期间传播虚假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是指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
疫情期间上报虚假信息的,可能会涉嫌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传播虚假信息情节轻微的,违法但不构成犯罪,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2、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犯罪,按《刑法》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
在网络上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判刑十五年。
疫情期间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构成犯罪的一般要判3至7年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
散布关于新冠疫情的不实言论的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刑事
传播恐怖疫情,虚假恐怖信息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疫情期间登记虚假信息构成犯罪,因为采取登记虚假的信息,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我国疫情散播,具体将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假释期间再次犯罪不算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罪犯。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