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2
不一定是共同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共同犯罪的条件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行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1、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3、单位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犯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如果以非法占有目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资金的,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最高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司
一、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概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特征1、犯罪客
仅仅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的,不属于共同犯罪。但存在《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年规定情形的,构成共同犯罪。另外,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信贷管理法律、法规,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单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此罪的最高量刑幅度是: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而刑法相对应的追诉时效:法定最
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区别体现在很多方面,具体而言,二者的区别主要包括:主观目的不同,客观行为表现方式不同以及量刑幅度不同等方面。行为人非法集资的主观目的主要为,永久地非法占有公众存款,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主观目的为暂时占有公众存款。
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分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才可以适用缓刑。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第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分子需要满足犯罪情节较轻;行为人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