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5
员工擅自离职,而用人单位没有及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在法律上依然存续。对员工来说:实际付出劳动的工资待遇、离职证明等拿不到。对企业来说:若员工在外发生人生意外伤害,尤其是死亡的,单位有涉及赔偿责任的风险。
员工拒绝调岗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实际情况判断,具体如下: 1、如果劳动合同中有工作岗位的约定,单位若想调动员工的岗位,必须经过员工的同意,否则视为违约,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解决; 2、如果仅仅是一种概括性的约定,员工可以要求公司出
劳动者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试用期的,可以提前三天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在试用期的,提前30天通知,所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申请仲裁解除。
不合法。劳动者因公负伤的,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经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因到期而终止的,劳动者依旧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申请一次性发放工伤医疗就业补助款等其他款项。即单位原则上不可因劳动者因公
旷工三天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合法,要具体分析。旷工属于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具体分析如下:1、如果公司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或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旷工达到三日以上,视为员工自离,该项规定不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政策的情况,且没有明显不合理的情形,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所以劳动合同可以变更。
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约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依法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不违约,例如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辞退劳动者;违法法规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赔偿义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
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大部分情况下不付违约金,除非是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劳动合同解除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以经济补偿为基础向劳动者支付两倍赔偿金;属于其他情形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