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1
劳动者受伤,如果是属于工伤的,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者或者其亲属可以在一年之内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的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再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根据鉴定结果计算,最后提起劳动仲裁索赔。 方法具体如下: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员工因工受伤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申请工伤认定,这是其法定义务。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为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
1、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 3、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审核认定。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5、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提起复议或行政诉讼。 6、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7、就工伤赔偿事项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
因公受伤可以向单位申请工伤待遇。让用人单位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治疗后存在残疾的,还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认定工伤后即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因公致残的还可以享受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
职工因工受伤,可由单位或者职工本人等依法去申请工伤认定,由社保行政部门作出决定。如果被认定为工伤的,则单位或者职工一方可向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工伤赔偿。
一、事故伤害发生后,单位主管及同事应协助受伤害员工于第一时间,送往社会保险定点医院救治,伤情危急的可先送就近医院抢救。 二、单位主管需提出报告,详述事故发生经过。 三、用人单位向社保部门书面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依规定申请医疗补助。 四、申领
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公务员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
工地受伤公司不给处理的,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纠纷有四种处理方式: (1)双方协商解决。 (2)调解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自愿申请调解。 (3)仲裁解决。双方不愿或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解决的,可自发生劳动争议之日起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4)诉讼解决。当
因工受伤工资按原工资的标准计算,工伤期间停工留薪,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需要延长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