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民事行为能力是诉讼能力的前提。诉讼行为能力指当事人亲自进行诉讼活动,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法律上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地以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18周岁以上,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
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1、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在其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保护其合法权益。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起开始计算。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
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在其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保护其合法权益。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起开始计算。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
1、民事诉讼的有效期根据案件不同有差异,一般三年有效期,也有一年的。 2、提起民事诉讼就要满足相应和必要的条件,比如原告为公民或法人、被告明确、必要的诉讼事由和管辖法院等。必须在满足规定条件和时效期内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诉讼的效力。
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从“十周岁”修改为“八周岁”,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若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可以由其代理人代替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抗辩权的种类具体如下: 1、诉讼时效抗辩权。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 2、先诉抗辩权; 3、不安抗辩权; 4、顺序履行抗辩权; 5、同时履行抗辩权。 一、行使合同三大抗辩权的方式如下: 1、同时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应同时
对于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替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任何类型的民事诉讼都不会影响政审,因为民事诉讼不在考核不合格的范围内。只有刑事案件才会对政审产生影响,这个刑事案件包括本人涉及的刑事案件,也包括直系亲属参与的刑事案件。
刑事处罚有主刑和附加刑。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种类如下: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如下: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事故。 4、
在我国,工伤又称职业伤害、工作伤害,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工伤事故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按损伤原因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床伤害等20种;2、按伤害程度可分为三类:轻伤事故、重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