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8
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股权转让、退股两种方式退出公司。另外,在公司被依法解散的情形下,公司股东也可在依法履行相关清算程序后分配公司财产,因而股东同样可以获得实际上退出公司的法律目的。
股东退股的方法有: 1、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只要达成转让价格,签订协议,办理变更手续,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无法就转让价格达成一致,就无法达成目的; 2、将股权转让给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人,一般作为外部第三人收购股权,要看公司有没有发展前景,一
股东不同意退股的办法:纠纷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处理。如当事人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申请第三方居中调解,也可以申请仲裁(仅适用双方存在仲裁约定或仲裁协议的情形)。仍无法解决的,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
1、人数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在50人以下,而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表决不同。股东会一般决议通过方式由公司章程约定,特殊决议经3/2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股东大会
隐名股东协议是有效的。隐名股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出资情况,与显然股东签订协议,相关情况是需要由双方协商来进行认定的,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对涉及到股权的收益分配情况进行认定。 隐名股东的风险分为以下情况: 1、显名股东拒不转交投资收益。隐名股东投
视情况而定。代签原则上无效,但是如果被代签字的股东后来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合同,视为对合同的追认,合同即为有效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名义股东一般是不可以直接转让股权的。法律对于名义股东的规制一般是按照代持股协议的规定来处理的,即对于内部转让而言,当股权代持的约定股东内部人员全部知情,且代持协议中明确约定了不得单方转让股权时,基于合同的约定条件,当名义股东对内股东直接转让
以公司的名义能回购股东的股权。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即公司连续五年盈利不为股东分配利润、公司合并、分立等情形下,股东提出异议的,公司才可以以合理价格回购股东的股权。根据《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异议
隐名股东未实缴的,如果公司知道隐名股东的存在的,在催告其按期缴纳后,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公司的其他足额缴纳的股东知道该隐名股东的存在的,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隐名股东不能直接要求确认自己的身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隐名股东显名需要经过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并进行变更登记。法律保护隐名股东的投资收益权。
挂名股东可与实际出资人签署免责协议,避免承担责任。 挂名股东也叫名义股东,有时还叫人头股东,通常的表现是实际出资人,邀请若干人同意出借他的姓名或者名称,作为公司的股东,实际上不履行出资的义务,出资的义务由实际出资人去履行,公司的管理也不参与
1、虚假出资股东需要承担内部责任(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违约责任)。 (1)有限公司成立前,股东之间的出资协议对签订股东具有合同约束力,违反该出资协议而未缴纳或足额缴纳出资的,即构成违约,应继续履行出资义务或承担解除出资合同、公司不能成立的法律
冒名股东的法律后果是,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有权请求冒名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或者赔偿责任,但不能请求被冒名的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