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5
聚众哄抢罪的构成要件是: 1、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3、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4、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
聚众哄抢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2、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3、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
聚众哄抢罪由下列要件构成: 1、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即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3、客体要件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4、客观要件是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聚众哄抢罪的量刑是,有数额较大等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数额巨大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构成聚众哄抢罪的判刑标准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聚众哄抢罪数额在四千元以上的构成犯罪; 聚众哄抢罪的犯罪构成: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本罪
构成聚众哄抢罪的条件会有: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行为。 3、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抢劫罪与聚众哄抢罪的区别有: 1、从客体的角度来看,抢劫罪的对象是复杂的对象,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和人身权,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和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 2、客观上,抢劫罪本质上是一种双重行为,由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组成。方法行为是指为抢劫财产而实施
聚众哄抢罪构成既遂的判刑规则: 1、犯聚众哄抢罪构成既遂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2、聚众哄抢财物的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聚众哄抢罪认定标准: 1.必须达到数额较大; 2.必须有情节严重的行为; 3.必须是哄抢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人; 4.一般不使用暴力手段,即使使用轻微暴力,也不针对人身。 《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
一般情况下:1、聚众哄抢罪相关的立案标准是必须达到数额较大;2、必须是哄抢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人;3、必须有情节严重的行为;4、我国相关的法律中规定了聚众哄抢数额在四千元以上的就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如果是聚众抢险、哄抢救灾、防汛、优抚物资
聚众哄抢罪的量刑有两种情形: 1、犯此罪,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聚众哄抢土地有可能构成犯罪,即如果有非法占用农用土地的行为,涉嫌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另外,土地属于不动产,物权转移必须要去土地管理部门登记。但是由于刑法未明确规定哄抢只限于动产,因此,对于哄抢不动产的,也可以以聚众哄抢罪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