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7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没有被告人供述,但是证据确实、充分的,是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罪的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
贷款诈骗八百元的,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处刑罚。只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贷款需要偿还的时间以及是否进行还款都不涉及贷款诈骗罪。但是如果贷款用于其他用途,或者拒绝偿还贷款的行为,则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并且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贷款诈骗罪的判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以及其他经营活动,对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法律分析 诈骗贷款300万会构成贷款诈骗罪,一般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因为诈骗贷款3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
根据具体案件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金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
量刑主要是看具体情况,建议委托律师了解具体案情并提供法律帮助。 刑法规定 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
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诈骗罪到判刑的时间需要视情况而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
贷款诈骗罪在情节轻微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