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1
撤销缓刑的条件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缓刑的撤销,是指由于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遵守法定条件,而将原判决宣告的缓刑予以撤销,使犯罪人执行原判刑罚。
判缓刑的条件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18岁以下的人、孕妇和75岁以上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轻微; 2、悔改;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
1、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所谓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 2、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
容留他人卖淫罪判缓刑的条件有: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可以宣告缓刑。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
缓刑期间有犯罪的撤销缓刑。被告人在缓刑期间又犯罪,已经从事实上证明其缺乏应有的悔罪表现,继续危害社会,从而表明对其前罪适用缓刑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后罪数罪并罚后再适用缓刑,那就是错上加错,必须撤销缓刑。
《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死缓限制减刑的规定有: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八项罪名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缓刑不属于实体刑,是考验型的判罚,缓刑指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认罪态度良好,无社会危险性。可以暂缓执行,设立一定时间考验期。考验期内遵纪守法,服从管理,就不再执行实刑。
我国刑法对有期徒刑和缓刑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有期徒刑是刑罚的一种;缓刑是被判处的刑罚暂不执行,给予一定的考验期,如果考验期表现良好,那么刑罚就不执行了。缓刑是刑罚的执行方式,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缓刑; 2、执行期限不同;有期徒
缓刑期间受到的限制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如果犯罪分子要外出打工的,如果是本人所居住的市、县范围外,应当经过当地派出所批准,否则,不得擅自外出打工。
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