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依据是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我国法律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针对不同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不同的应对处罚标准。如果仅仅是造成程度较轻的损害,行为人只用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违法行为触犯了行政法规规章的,行政主管部门会对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首先行政管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主要有: 1.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竞争机制的正常发挥,需要有公平合理的交易秩序。在市场中,由于交易主体、交易手段、交易对象多种多样,市场行为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有交易者共同遵守的交易准则。《反不正
1实施混淆行为 2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3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当的有奖销售行为 6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7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从事营利商品的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政策的区别是: 1、立法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反对经营者出于竞争的目的; 违反市场交易中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攫取他人竞争优势的行为。 反垄断法则是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出发,目的是保证市场上有
侵犯商标权是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案既可以适用商标法也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商标法时侵权行为已经比较严重,一般通过诉讼解决,索赔额度也会较大。
仿冒知名商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 1、商品本身必须知名; 2、名称、包装、装潢必须为知名商品所特有; 3、对他人的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作相同的使用或者近似的使用,致使与他人的知名商品发生混淆。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主要是经营者。根据国家经济法的具体规定来分析,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里的“法人”包括三类法人,即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而不正当竞争的主体主要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
侵犯商标权是不正当竞争。侵犯商标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相似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等行为。而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1)假冒或仿冒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6)商业诽谤行为; (7)公用事业和独占经营者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