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7
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但受贿罪的主体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还扩大到“其他国家职工、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公款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款的使用权,同时行为人挪用公款后必然占有,有的还因此获得收益。而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
村主任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业委会主任挪用公款属于挪用资金罪。该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挪用公款罪应予立案的情形有: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集体挪用公款不是单位犯罪。挪用公款罪是一种职务犯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挪用公款,谋取个人利益。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
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辨析: 1、犯罪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但国家工作人员除外。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挪用公款
我国《刑法》中对于挪用公款罪的涉案数额进行认定的规定包括: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构成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分子适用的量刑标准中对于资金的认定规定为:资金也就是公款,是指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也包括由国家管理、使用、运输、汇兑与储存过程中的私人所有的货币。构成挪用公款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公款罪的判刑标准: 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从事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从事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
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标准包括: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犯罪数额巨大不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