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6
工伤误工费的赔偿标准为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
工伤误工费是这样计算的: 1、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满12个月的,原工资标准按工伤前12个月应平均工资计算原工资标准;然后按误工多久计算误工费; 2、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不满12个月的,原工资标准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相关计算原工资标准,再计算标准
工地工伤事故认定流程如下: 1、联系用人单位,由单位进行工伤认定的申请;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理申请; 3、调查核实受伤情况; 4、做出工伤认定或不予认定的决定书。
如果员工发生工伤的,先由其用人单位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的,然后申请劳动能力的鉴定;最后携带认定决定书等材料到社保经办机构报销。
误工费的计算: 1、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对有固定收入的,应当按照其实际减少的损失计算误工费损失赔偿。至于受害人是否能够负担得起,则是执行的问题。 2、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
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27;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2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23;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21;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18;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16;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 九级
工伤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可以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工资按应发工资计算。应发工资是所有劳动所得的现金总和,也称税前工资,没有扣除劳动者应缴应扣的各种项目。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有效保障了工伤职工伤情治疗和恢复期间,也就是停工留薪期期间的工资权益。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
工伤假期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工资按照原福利待遇认定,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认定,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