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6
工伤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有效保障了工伤职工伤情治疗和恢复期间,也就是停工留薪期期间的工资权益。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
员工工伤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期间,员工的工资不发生变化,按照原工资福利待遇发放,由所在单位按月发放。根据医院的建议、伤情的判断,从员工受伤无法工作接受治疗之日起,停工留薪不得超过12个月。但如果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在受伤后,经鉴定确为工伤的,其所在企业应当给予赔偿,职工停职留薪期间,企业应当支付受伤职工本人每月应得的原工资,而非基本工资。但是企业支付的工伤赔偿,则按该行业平均月工资乘上职工治疗时间进行计算,此外还需承担伤者的交通
工伤休假期间工资按照停工留薪的标准,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
工伤在家,工资和原工资福利一样,由用人单位每月按时支付工资给停工职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职工停工留薪的,工资照常发放。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不可以停发工资,如果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如果用人
工伤不上班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厂搬迁员工补偿标准是按员工在工厂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工资计算补偿,不满六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计算补偿。
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可以对职工实行有限期的放假,职工放假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最低工资标准的70%)。生活费标准由企业自主确定,但应经一定的民主管理程序。欠工人的工资也是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的,要是欠了员工的工资的话,一旦劳动者上诉到劳动部门
工资5000元开始扣税,也就是说个人的工资在扣除了五险一金等费用之后,达到了5000元以上的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
我国工资扣税比例采用的是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 1、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新速算扣除数为0。 2、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的税率为10%,新速算扣除数为210。 3、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
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需要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