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02
1、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3、对于犯罪情节轻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于包括交通肇事罪在内的所有刑事案件的行为人,检察院都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
对于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规定有: 1、逮捕的交通肇事罪的犯罪行为人错误的,应当立即释放被错误逮捕的人,并作出不起诉决定; 2、犯罪嫌疑人事实上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不起诉; 3、犯罪情节比较轻微,并且向被害人赔偿道歉,真心悔过的,可以不起诉。
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程序是先接受案件,进行审查,再由本侦查部门进行初查,如果不属于检察院侦查范围的,移送到有关机关。如果有犯罪事实,需要制作立案报告书,再进行详细侦查。
民事案件向检察院申诉程序,具体如下: (1)申诉应当递交申诉状。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2)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不同主体对刑事不起诉的救济程序如下: (1)被不起诉人:只能针对酌定不起诉;可向原决定机关申诉。 (2)被害人:针对所有的不起诉,被害人都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仍不起诉则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直接起诉到法院。 (3)公安机关:针对所有的不
案件被移交至检察院后的程序为:检察院审查相关证据材料,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如决定起诉,则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后,则安排开庭时间,开庭后审理案件,最终做出判决。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针对不起诉的相关规定,对于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规定有:1、逮捕的交通肇事罪的犯罪行为人错误的,应当立即释放被错误逮捕的人,并作出不起诉决定;2、犯罪嫌疑人事实上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不起诉;3、犯罪情节比较轻
民事抗诉的程序。检察机关办理民事抗诉案件的程序包括案件的受理、立案、审查、提请抗诉、抗诉、出庭。民事抗诉的条件。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民事抗诉条件有: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
检察院在异地办案的程序是:首先要进行立案前审查和立案,然后按正常的工作流程,应当事先与异地检察院取得联系;制定侦查计划,经主管科、处长或检察长同意后进行,随后进行侦查讯问,侦查终结后提起公诉。
(一)抗诉的提出 抗诉的提出是指哪一级别的人民检察院对哪一级别的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哪一级别的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
交通肇事罪公诉科程序是对于符合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且归自己管辖的,应当立即转为刑事案件,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报经上级公安机关领导批准,予以立案。
检察院刑事办案流程大致如下: 1、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并进行审查; 2、经审查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予以立案; 3、侦查; 4、侦查终结后提出公诉或者依法不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