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3
第二十六条,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仲裁机构仲裁;第五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其他。
订立劳动合同的形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但我国法律规定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形式是书面形式。劳动合同自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其他原则。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
不得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有: 1、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患病或负伤; 3、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以下这些: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有以下方式: 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注意事项如下: (1)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一方在合同期限届满时,强迫对方续订合同; (2)合同到期后,双方当事人即不办理续订合同手续,也不终止合同,继续保持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3)双方当事人在办理续订手续时不合法或不完备。
较为常见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者存在非过失性辞退情形,用人单位提前通知或者支付代通知金后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
劳动关系解除的禁止情形包括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
解除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有: 1、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发出的对方应明确,唯一; 2、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中应明确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况; 3、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应当明确劳动合同终止的原因和程序; 4、劳动合同终止通知书应当说明是否需要支付赔偿
用工单位想解除员工合同的条件有: 1、用工单位与员工协商达成一致的,可以解除; 2、用工单位符合规定的经济性裁员条件要求的,可以解除; 3、用工单位可以证明员工具有法定过失情形的,可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