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9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由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行政法规涉及到各个方面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和颁布的
若发生刑事案件,侦查机关立案后,一般不允许撤销案件,应当由侦查机关依据法定程序进行侦查收集证据、抓捕犯罪嫌疑人等活动。根据法律规定,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提起公诉;但若存在法定情形的,侦查机关会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若发生刑事案件,侦查机关立案后,一般不允许撤销案件,应当由侦查机关依据法定程序进行侦查收集证据、抓捕犯罪嫌疑人等活动。根据法律规定,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提起公诉;但若存在法定情形的,侦查机关会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1、酒驾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 2、醉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内容包括:1.基本原则;2.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3.认罪认罚后“从宽”的把握;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保障;5.被害方权益保障;6.强制措施的适用;7.侦查机关的职责;8.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的
公安部非法集资办案原则是全面查案、宽严相济以及非法集资款项清退的原则。非法集资款项清退的原则是指,确定受害人、受骗的数额,然后依据追缴的款项,对受害人进行退赔。
1、《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 2、《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3、《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
关于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办理醉酒驾驶的规定:如果涉嫌犯罪的,一般先由公安机关交警部门对驾驶人进行抽血检验,达到醉驾标准的,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然后移送到检察院,由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进行审理判决。
醉驾拘役有下列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车,情节恶劣; (二)酒后驾驶机动车;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
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抢劫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主要有: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犯抢劫罪,作案一次的,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